年初七
年初七为“人日”,即众人生日的意见。这一天,农家早上蒸好糕点、猪肠粉、粘米角或炸“粉仔”以庆贺,有些地方也有舞狮等活动。
这一天和年初八的“谷日”,除了举行拜神仪式外,还不准扫地面,不抹饭桌,不掏灰(这两天煮饭多是烧火灰较少的“松毛”或山草)。
正月十一
该日是“起神”日。这一天,有些地方亦有活动,主要是将庙堂菩萨抬出空地,让妇女们膜拜上香,直至十五元宵才抬回庙堂里。有活动的地方,这几日整天香烟缭绕,灯烛长明。
正月十四
这天晚上,一些地方的青壮年男性联手抬起菩萨到所在各处“巡巷”。“巡巷”时点起火把(用竹削成细长条再结成长长的竹缆),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到各里巷巡行,各家各户则点燃香烛,摆设供品放在大厅门口或路旁,当巡巷队伍来时膜拜,同时燃放鞭炮。据说这是到处驱除妖邪,永保地方和人民安宁。
当日,在一些地区,凡是去年添了男丁的母亲,都制作“粉果”或炸“粉仔”摆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以及用手工制作的“背带”、小儿衣物等拿到祠堂去陈列,让人们鉴赏,直至次日收回。
元 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叫“年宵”。家家都煮汤圆,以示圆满、团圆之意。这天清晨,多数少年儿童都去别人菜园或田间偷青葱回来煮吃,说是偷到了聪明、智慧(“葱”与聪谐音),日后定有成就,因此,青葱被偷的人家知道或看见了都不会干涉或责骂。
在白云区,从年初二至十七日,各地均有闹元宵活动,具体日期由各村安排,内容多姿多彩。钟落潭镇等地的群众,在元宵日敲锣打鼓地到庙堂接菩萨回灯棚供奉,还游神、舞鱼灯、舞狮等。各家各户亦将元宵品拿到堂上陈列,妇女们则以硬纸卷成长角形,将其染成五色,粘砌龙凤花鸟诗词(叫文昌角)摆列,叫“摆元宵”。而在雅瑶等地,新婚的新娘则在元宵的晚上将自家的厅堂摆设好,然后在门口挂上辉煌的灯烛,欢迎人们前来观礼,新娘头戴凤冠,穿着耀眼的衣赏,手持凤摺扇,向众人不停地换新衣裳,以显示自己嫁妆的丰富。最后,新娘向观礼者递上香茶,以示谢意,观礼活动结束,众人方散去。
元宵的晚上,很多地方都放烟花,投灯笼,挂胜灯,敲锣打鼓,十分热闹。投灯笼时,由两人双手各持写上吉祥词语的灯笼上台,将灯笼上的词语朗诵出来,然后,由台下群众竞相报价购买,有时一个被认为是“胜灯”的灯笼,投价白银五十两,有人亦会毫不吝啬地买下。之后一连数晚举行提灯游行,希望好运。
白云区竹料等一些地方,还在元宵期间举行抢炮活动。抢炮就是扎一花炮,上套铁圈,炮响时铁圈就腾空高飞,当铁圈落地时,抢炮者蜂拥而上抢夺,谁抢得后拜了菩萨便是胜利者,然后领炮金,接炮头,在明年的这一天必须还炮,年年如此。据说抢得头炮者必行好运,这当然是迷信之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