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民桥

家乡区县: 广州市海珠区

民国21年(1932年),曾提出在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西濠口建筑西堤铁桥。民国24年(1935年),工务局亦进行筹划并选取桥式,但桥未筑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珠江南岸工业发展迅速,海珠桥难以承受日益加大的交通流量,急需建设新桥。1965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建工部批准兴建人民桥,同年11月4日正式动工,于1967年5月1日竣工通车。1984年在人民桥南端建成洪德路立交桥疏导车流。1988年在人民桥北端,建成东、北、西3条匝道,分别连接沿江路、六二三路及沙面旧东桥。2000年在人民桥东侧建内环路,及拆除桥北三条匝道。

人民大桥于1965年11月正式开工,1967年5月落成通车。
人民大桥是一座T型刚构加挂梁的预应力砼桥,全长701.2米,主桥跨径组合为54 74 54米,桥面宽18米,设计荷载为汽-18,拖-80验算。
该桥上部结构的正桥为T型刚构加挂梁体系。每边悬臂各长20米,挂梁长34米,悬臂总分采用预应力砼薄壁箱梁,由于造桥时条件所限,所以,采用了沿纵缝将箱梁分片的新的施工工艺,即报导箱梁在横向分成12片工字梁预制装配,吊装就位后,将上下翼缘钢筋进行焊接,并浇筑接头砼,再施加横向预应力使之成为整体,每片工字梁按吊装能力设计重110吨,这种纵向片预制装配的方法,施工工艺简单,工期较短。在施工全过程中一直能保持河道貌岸然的通航。同时预应力张拉是在预制场内一次完成,施工方便,质量也易保证,横向预应力保证了箱梁的横向刚度和整体性。
挂梁采用预应力T型薄腹梁,预制装配,挂梁长34米,梁高1.6米,沿纵缝也分为12片。梁的砼标号均为4MPa,预应力钢丝束均采用18丝Æ5高强钢丝,极限强度1500~1700Mpa。
40米大梁的吊装是该桥梁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每片梁重达110吨,最重的一根达136吨,是广东省打捞公司当时所遇到的最大吊装重量,吊装40米大梁的人字扒杆所用的木材是利用旧有木材进行接驳拼装,用土办法搞出了两套人字扒杆,胜利地完成了大梁的全部吊装任务。
该桥的预应力钢丝束采用了实心编束的办法,即用铁丝将预应力钢丝绑扎在一起,实心编束缩小了束的断面,减少了管道摩阻损失,提高了张拉效果,经灌浆试验防腐效果良好。

星yaocxy(2014-11-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