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1956年建县,因湖设置,借湖得名,现有人口40万人,水陆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占60%。位处江苏中部,水陆交通便捷。洪泽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湖滨生态旅游城市。洪泽四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有机稻米栽培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也是江苏省首家通过省级验收的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县。
我的家乡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家乡盛产优质稻米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因而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家乡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元明粉、石油、天然气等矿藏。尤其是元明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所以,家乡的元明粉源源地运向外地,支援祖国建设。
洪泽有“名湖”,“名湖”声名远播。洪泽湖位于千里淮河中下游,地处苏北平原中部西侧。约在300万年前,这里是黄海海湾的一部分。洪泽湖的形成始于公元16世纪末,随着地壳断裂,海岸线不断东移,平原扩大,洼地退居内陆遂成泻湖。秦汉时这里是承接淮水的水域盆地,由于淮水不断冲击,形成胚胎湖泊群。后因黄河夺淮700年之久,黄淮合流,水位抬高,将湖泊群连成一片,聚成湖。隋朝前称“破釜塘”,公元605年隋炀帝易名为“洪泽浦”,唐朝改称“洪泽湖”。1578年,明朝河道总督潘季驯采取“蓄清刷黄”治水方略,加固延长大堤,并于1580年筑石工墙,终成大湖。湖底浅平,真高一般在10—11米之间。湖面最宽处55公里,湖岸线长354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比大堤以东地区高出数米,故有“悬湖”之称,因湖形似展翅飞翔的天鹅,俗称“天鹅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当洪泽湖水位14·56米时,湖面积为3669·5平方公里。蓄水位在12·5米时,水域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最深5米,平均水深1·5米,容积为31·27亿立方米。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洪泽湖是全国第四大淡水湖,环湖有镇水铁牛、江淮大学旧址等诸多历史名胜,湖区有百座湖心岛、千亩荷花塘、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周边有洪泽湖碑、乾隆御碑、陈毅渡湖碑、周桥大塘碑等旅游景点,洪泽湖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分院)是全国唯一的以湖泊命名的博物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泽湖大堤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古堰,全长67公里,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水上长城”之美誉,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河闸是全国第二大闸,三河闸风景区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洪泽有“名人”,“名人”世代辈出。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勤劳淳朴的洪泽人,也吸引了众多历史名人在此驻足逗留。境内的龟山曾经是大禹治水时的指挥部,传说大禹曾在此战败淮河水神巫支祁并将其锁镇于井下,即今天的龟山巫支祁井,吴承恩以巫支祁为原型塑造了美猴王孙悟空。老子山是著名的道家文化发源地,据考证是老子隐居炼丹之处,留下老子炼丹台、老君洞等古迹。明清两代洪泽湖作为漕运中心,更是人物风流,繁华无双,乾隆下江南曾数次停留,并亲手立下御碑以资纪念。汉代陈琳善为诗赋,与孔融等并称为“建安七子”;南宋龚开能诗善画,生前即享有“得片纸如得连城璧”的美誉;清代郭大昌通晓治水方略,被中国水利学会列为战国以来著名水利人物,他们都是洪泽历史上的名人雅士。
洪泽有“名泉”,“名泉”享誉千里。老子山地热温泉无色无味,水质晶莹,富含偏硅酸、锶、锂等矿物质,是华东地区品质最优的医疗热矿泉水,已建成老子山温泉山庄,正在建设省运动员康复基地。目前,老子山温泉已成为非常走俏的旅游热点,很多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闲暇之余,到温泉热水里泡一泡,感受“温泉水滑洗凝脂”,享受思维空白的瞬间,不仅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而且有益于美容健体,是不可多得的休闲健身好去处。
洪泽有“名菜”,“名菜”香飘四方。洪泽的菜肴属淮扬菜系,与传统淮扬菜相比,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开发出来的以湖鲜为主的菜肴独具特色。“活鱼锅贴”就是远近闻名的品牌佳肴,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美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