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屏南的白水洋鸳鸯溪5A景区让纷至沓来的游客流连忘返。不仅是美景,屏南多种多样的美食也让游客过“齿”难忘,其中,最负盛名的就要数米烧兔了。 几乎每种声名远播的美食都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屏南米烧兔也不例外。相传清乾隆年间,一吴姓御厨流落福建屏南,某日,御厨正烤制山林间擒获的野兔,无意中将米碰落炭火之上,结果却意外发现,米烟满屋、奇香萦绕,烤熟的兔肉质韧、口齿留香、腥味全无。乡民诧异,自问食兔多年,却不曾有此美味。
又传,当年有个卖炭翁,家里很穷。一天他老婆将唯一一只兔子杀掉给卖炭翁补身子,在锅里竹架上烧点温火便去歇息。不料少量水很快蒸干,顽皮的孩子悄悄拿一把米放入锅底欲做泡米花。母亲闻到一股浓香慌忙打开锅盖一看,大米熏烤出了米烧兔。同村财主“闻”到米烧兔,赶来硬要卖炭翁卖给他。从此,卖炭翁就做米烧兔生意,慢慢富了起来。富裕以后,他也不私藏,都将制作技术传授给大家。
现如今,屏南米烧兔的由来已无法考证,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它至少已经有200年的历史,屏南县人人皆知米烧兔制作方法,先将铁锅置于炭火之上,锅底放入一小堆大米,再用竹架托出宰杀好的兔子,盖紧锅盖,起温火慢慢烘之,锅温渐渐蒸干兔子的水分,而薰发的稻米香味丝丝渗进兔肉,掀起锅盖,米烟散去、烤兔酥黄,米香与兔肉香味完美融合,似乎还带一束山野清香,夹一块入嘴,皮脆而肉质细嫩,甜里溢香,耐人回味,这便是米烧兔的传统制作工艺。兔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食,其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有保护血管、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或营养不良的人食用。而米烧兔与其他兔肉制品相比,还具有无兔肉腥味,保持完整的兔肉营养,以及肉质细腻、脆嫩的特点。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米烧兔的制作方法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化生产相结合。现在,已经很少人会在自家用传统方法制作米烧兔,只有在农村乡野才会有人用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法烹制一只兔子。米烧兔有多种吃法,可炒、可蒸、可即食。常见的吃法是家常米烧兔,兔肉切片与酸菜、糟姜丝、魔芋等佐料入锅炒煮,收汁后便可盛起。米烧兔以一股清甜的肉香渗着浓浓米香为特色,由于熏烤蒸发掉将近一半水分,所以香味特别浓厚,没有一点动物肉腥,鼻腔里肆意流窜的烟火气息,让兔肉味道更为清晰。加上酸辣主调,其色、香、味、形俱全,是一盘开胃、下酒又饱含地方文化的美食佳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