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1369年)阳春县改属肇庆府。万历五年(1577年),从阳春县划出富林及西部山区并入东安县(1914年改称云浮县)。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1] 。
清代沿明制,阳春县仍属肇庆府。
民国时期
行政区域
民国元年至13年(1912~1924年),阳春县属肇罗阳镇守使管辖。
民国14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25年10月,改隶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7年1月,改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专员公署。
民国38年2月,改隶广东省第十行政区专员公署。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22日,阳春县解放,隶属粤中地区专员公署。
1950年7月,明代由阳春县划出并入东安县的西部山区,从云浮县划归阳春县。1952年5月,阳春县改属粤西行政区(因署治湛江,1956年改称为湛江专区、湛江地区)。
1958年11月至1961年3月,阳春县与阳江县合并为两阳县。
阳春钩髻顶惊现“佛光”(2张)1961年3月,复设阳春县。1983年9月,改属江门市管辖。
1988年1月,归阳江市管辖。
1994年5月5日,阳春撤县设市(县级),由阳江市代管。
2012年7月,从2012年7月1日起,阳春市将被纳入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第二批试点范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