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被称为是建 临泉县园艺场数千亩桃花[8]国后全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一五”时期,临泉县一方面发展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另一方面完成了对私营、个体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商业体系。
195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4万元,比1949年增长1.95倍,年平均递增14.47%。1958年至1978年,“大跃进”时期,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走了一些弯路,影响了市场商品的正常流通;1960年前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和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割资本主义”尾巴,取缔农村集市贸易等,导致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单一,流通不畅。另外生产停滞,商品市场供应日趋紧张,一些主要生活必需品长期凭票限量供应,以及商业领域出现“武斗”等诸多因素,大大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发展。197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3万元,比1958年增长1.44倍,平均每年仅递增4.56%。
从建国伊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三十年,由于受自然和人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城乡集贸市场一度被关闭,个体经营户几乎消失,国合商业独家经营,零售网点逐年萎缩,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到1978年底,全县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网点已由1949年的4104个和499个降到883个和64个,分别年平均递减5.16%和6.84%,全县每千人拥有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网点由1949年的5.5个和0.7个降到0.7个和0.05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彻底打破了旧的市场经营格局,一个全面开放、繁荣活跃、欣欣向荣的城乡商贸流通体制在我县已基本形成。[1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