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民俗之茶酒

家乡区县: 湖北省夷陵区

      饮茶、饮酒是宜昌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昌山水天下佳” ,自古以来就盛产茶叶,有着悠久的饮茶史。黄陵庙有甘泉,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虾蟆泉取水煎茶,并品定为天下第四泉。李白曾写诗,赞誉过玉泉寺仙人掌茶。其诗曰:“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郑谷曾在夷陵尝茶,他在《峡中尝茶》诗中写道:“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乌嘴香。”欧阳修在虾蟆碚品茶发出了“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的赞叹。陆游在虾蟆碚、三游洞更留下了“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 、“不是名泉不合尝”的名句。三游洞至今尚存“陆游泉” 。
      诸多文人墨客的名句不胜枚举,均说明宜昌的茶好、水佳。宜昌的名茶有水浕司茶、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区重视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又新推出了许多茶品,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很多在全国、全省获奖。宜昌人饮茶以绿茶为主,间或饮菊花茶或茉莉花茶。一般都是自备佳茗,先以滚开水冲至刚好淹没茶叶,静置约三分钟,名为“发窝子”;然后始倒入开水至大半,观其汤色,以碧绿色为上品,再闻其香味,而后慢慢嘬饮。宜昌人不喜喝红茶,宜红茶多年来均用于出口赚外汇。对稀少的鹿苑茶(黄茶)似乎也不太感兴趣。近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了;更新潮的是接受了咖啡,使茶吧、咖啡吧在宜昌境域内应运而生。茶艺、茶道的表演也兴旺起来。不少的花茶、药茶也逐渐流行,如金莲花、金银花、银杏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山楂等等。
      宜昌盛产名酒。宋代苏东坡在宜昌曾写下“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的名句。但解放以前,酿酒多属家庭作坊制作,产量少,名气小。解放以后,酿酒业才具规模地发展起来。县市基本都有较大规模的酿酒厂。上世纪70年代宜昌城区出产的“三游春”、“西陵大曲”曾经上过国宴。如今稻花香、枝江大曲、关公坊、屈原故里酒、昭君特曲、楚园春等酒誉满全国、全省,有的还远销海外。
      餐中饮酒,首先讲究坐席。老者、长者或者来客坐上席;而以少者、小者坐下席。有的地方还严格禁止子女上席,否则被视为不尊。其次,要先给上席酌酒,然后依次倾倒,主人发话了才能开席。下辈要先给长者或客人敬酒,否则被视为不敬。在酒没有喝完以前,是不能吃饭的,否则被视为“犯(饭)上作乱” 。长辈没有离席,下辈不能先退席,否则被视为无礼。为了活跃喝酒的气氛,席间还可以行酒令,这是一种有益身心的饮酒游戏。它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俗,是“当筵歌诗” 、“即席唱和”的发展。宜昌酒令的令词有许多种,如藏钩令、合欢令、拍七令等等,但如今多不流传。现在通行的只是手势令(拇战),即“划拳” 。划拳的两人出指头,两人同时喊数,以所喊的数和未出的指头数相同者为胜。
      长阳、五峰的土家族饮酒,则不讲究喝酒和吃主食的次序,可以边吃边喝,甚至还可以饭到一杯酒,饭后一杯酒,与汉族风俗大异。待客,不外乎装叶子烟,喝烤罐茶,吃坨坨肉等三部曲。

晓晓yy(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