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古庙位于今聊城东昌府区北15里处。颛顼乃上古帝王,系黄帝之孙。颛顼墓南,原有一座用以祭祀颛顼的庙宇,清康熙年间,聊城人状元邓钟岳到此,书写“聊古庙”匾额1方,悬于庙门,遂将“聊古庙”之名称沿袭至今。“聊古庙”,又名“聊王庙”、“颛顼庙”。
该庙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庙内有钟楼、彭楼、大殿、廊房、后楼等建筑。大殿内供一高约7尺的颛顼帝执圭坐像。大殿后二层阁楼内,塑有颛顼帝及后妃神像。1945年庙毁,现仅存遗址。颛顼庙计划重建,为东昌府区重点开发建设项目。
聊古庙又是春秋至北魏聊城故城。《续山东考古录》载:“聊城县故城在城西北十五里,今聊古庙,是后人于其地立庙名耳。”治所在聊古庙的时间约为1千余年,距今已2500余年。北魏人郦道元记录其当时的风貌说:“城内有金城,周匝有水,南门有驰道,绝水南出,自外泛舟而行矣”,“东门侧有层台秀出”,即鲁仲连射书台
鲁仲连,战国时因有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而得名。
明万历三十五年东昌知府陆梦履为纪念历史名人鲁仲连于三迁其后的聊城东门外建鲁仲连台(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故事发生于今阎寺镇聊古庙处)。清康熙四十九年、嘉庆二年重修后,“台高七十余尺”,其上崇楼壮观。民国初,楼即不存,台基完整。尔后,高台荡然无存。
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7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