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名人美国最年轻华人院士——庄小威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庄小威,1972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华裔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聘教授,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同时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科大“大师讲席”教授。

研究领域

庄小威的研究,是要探明生物体系中单个分子或单个粒子的运动表现。庄小威 纳米级光学成像。

创造性地将荧光光谱和显微分析技术应用于单个分子,这种崭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实时揭示复杂生物过程中的分子个体及其运动步骤成为可能。

这要拜跨学科所赐的灵感。事实上,庄小威完全转入了另一领域的研究。她19岁在中国科大拿到本科学位,然后赴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些学位都归属物理学。1997年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进行博士后研究时,才偶然与化学、生物学科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始做一些跟踪分子行为的实验,但几乎有整整一年时间只是在摸索试探,什么结果也没做出来。

她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发明了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STORM荧光成像技术,使得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接近纳米尺度,极大地推动了亚细胞微观结构的研究。她连续多年在Nature,Science,Cell,Nature Methods,Nature Biology,Neuron,PNAS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获得MacArthur Fellowship,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TR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等著名奖项和荣誉。

教授之路

从助教到“天才奖”得主 庄小威

2001年,庄小威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她的物理根底启发她将带荧光的分子标记物附在病毒上,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物发射出特殊的彩色光。用这种方法,借助显微镜,她详实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也跟踪了诸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RNA)片断这样的单个分子行为。她拍摄到单个流感病毒的连续影像,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到病毒的各阶段过程。50万美元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因此向她垂青。她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美国艺术与科学文学院(FAS)的科比先生预见了庄的研究对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对传染病研究以及药物开发的意义。他说,庄的研究如此引人注目,很高兴麦克阿瑟基金会注意到了“她的天才”。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代表中科院给庄小威发去贺信。

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杂志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600余提名者中,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5年3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HHMI,一家为全美科学家提供资助的富有卓越声望的非盈利型研究机构)从全美300多位提名人中选出43位生命科学家(当选者称为HHMI研究员,基本代表了美国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最活跃、最富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研究力量,迄今341位当选者中,10人是诺贝尔奖得主,100多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未来7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的资助。庄小威和科大校友骆利群榜上有名。

“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网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庄小威这样解释她的“顺”----博士后结束时,她拿到美国七所大学(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康奈尔、加州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offer(录用通知书),而此后她总能顺利获得研究资金。

2006年初,庄小威晋升为哈佛正教授,34岁的正教授。她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在实验室团队的网页上,她着无袖红色恤衫,戴着墨镜眺望远方,极其舒展。朋友们这样说她: “在课题研究之外,庄小威是一个活泼的女青年。”

2012年5月1日,美国科学院公布84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庄小威名列其中。本次院士增选中共有3位大陆华裔当选,另两位分别为大陆华裔科学家杜克大学生物系教授董欣年(武汉大学校友)和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骆利群。

荣誉奖项

2000年获美国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研究个人奖,

2003年获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Beckman青年科学家奖和Searle学者奖(后面2项奖励的奖金均为24万美金),另外她还摘获奖金高达50万美金的美国“天才奖”(Genius Awards),是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哈佛大学首页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中科院院长致信祝贺。

2011 The 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2010 Max Delbruck Prize in Biological Physics

2008 HHM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ward

2008 Coblentz Award

2006 Pure Chemistry Award

2005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Investigator

2005 Camille Dreyfus Teacher-Scholar Award

2004 Jean-Fran?ois Lefèvre Lecturer, Ecole Supérieure de Biotechnologie de Stansbourg, France

2004 Alfred P.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2004 Gunnar and Gunnel Kallén Lecturer, Lund Univeristy, Sweden

2004 Technology Review Worlds Top 100 Young Innovators Award

2003 MacArthur Fellowship

2003 Packard Fellowship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 CAREER award,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3 Searle Scholarship

2003 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2002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2000 Individual National Research Service Award,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1997 Chodorow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Stanford University,

1993 Victor F. Lenzen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2 George C. and Helen N. Pardee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1 Bernice Teuteberg Memorial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hencc(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