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我的母亲河——虎渡河

家乡区县: 湖北省公安县

  虎渡河成河久矣 ,但清初以前,分泄荆江水量很小。《楚北水利堤防纪要》载:“虎渡口,旧两岸皆砌以石,口仅丈许,故江流入者细,自吴逆(吴三桂)蹂躏,石尽毁折,今阔数十丈矣。”吴三桂反清,进攻荆州受阻,在此与清兵相持不下,便掘开虎渡口,企图阻滞清军的进攻,使“口仅丈许”的虎渡口扩大为数十丈的河口。后经1788、1860、和1870年的三次大水,遂冲开成今日之虎渡河。
由于虎渡口逐渐扩大,以致洪水为患。后为镇服洪水,乃铸铁牛一具置于大堤上,并改虎渡口为太平口,以祈平安,是为太平口一名的来由。另一说,相传南宋年间,一个镇守荆州的官吏曾说:“江北有御路口,江南有虎渡口,两口吞荆州不祥矣。”故改为太平口。
虎渡河形成之初,经弥陀寺、里甲口、黄金口、中河口、汇洈水后南下,经南平、杨家垱于现今的中合垸附近入湖。1873年松滋河形成,迫使虎渡河从中河口改道顺虎西山岗和黄山东麓南下进入湖南境内。后由于河口三角洲的发育,形成许多支流与松滋河串通,先是在张家渡附近入湖,后因藕池河的影响,虎渡河下延到小河口与松滋河汇合,至肖家湾注入西洞庭湖目平湖,全长137.7公里。
根据《公安县志》所载公安县清朝全境图(1870年以前)表明,虎渡口至黄金口主流经今荆江分洪区范围(深渊口),从黄山东入湖南境称为东河,是虎渡河的支流;另一支从黄金口直下孟家溪、新剅口、郑公渡、泗水口进入湖南境内,称为西支,又称沱水,是主流。今金狮、玉湖、东港一带全是由大小湖泊串通的湖网地带,如王家湖、上纪湖、桂湖、下纪湖、均湖、长湖、马长巷、东湖等,互相串通在港关以上苏家渡入洈水河。1870年大水迫使虎渡河从港关(中河口)经北湖、白湖一带改道南下,于是虎渡河支流被占,主流扩大。
虎渡河是条比较稳定的分流水道,南闸以上河道河面最宽达400米,一般宽100-300米,河床平均宽约290米,河床高程一般为29-30米(吴凇冻结),主流分段有中河口、陆家渡、书洲院等汊河与松滋河东支等相串,有的已经成为哑河,有的已经平整成耕地。河道过流能力约2900-3800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上世纪50年代为207—209亿立方米,后逐渐减少。1938年太平口最大流量3280立方米/秒,南闸以下河段最大流量3800立方米/秒(调查分析值)。1954年大洪水的非常情况下,南闸下泄6800立方米/秒,导致大量的溃垸灾害。平均年入湖水量195亿立方米,占宜昌来量的4.3%;年入湖沙量2220万吨,占宜昌年均输沙量的4.2%,由于修建节制闸(南闸)和下荆江裁弯的影响,导致南闸以上河道泥沙淤积增多,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减小,太平口进洪口门高程抬高,削弱了虎渡河宣泄荆江洪水的能力,致使虎渡河时常断流,年断流期一般为3-4个月,最长年断流天数为184天,原有汊河大部都已堵塞,给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1952年兴建荆江分洪工程时,在虎渡河下游湘鄂两省交界处的黄山头镇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节制闸(南闸)。南闸的主要作用是:当运用荆江分洪工程时,控制虎渡河下泄流量最大不超过3800立方米/秒,与南线大堤共同组成一到防洪屏障,保护洞庭湖区的防洪安全。

 虎渡河下游的黄山头镇位于黄山脚下。1952年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时,因南闸施工需要,街铺南移,人口逐渐增多,后改为县辖镇。此地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与湖南省安乡县相连,街道相通,以镇中一小水沟为界,东头属公安县,南头属安乡县,一地两镇一名,都叫黄山头镇,与深圳的中英街相似,在内地这种一镇两府的格局算得上一个奇观了。
黄山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主峰金峰山,俗称大顶,海拔266米。黄山四周皆平地,唯黄山拔地而起,屹立于水网河湖之中,气势雄伟,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江山数片白,黄山一片青”。明代文学家、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曾赞曰:“越三峡而南,千里尽平地,见培嵝则喜,何况发姿媚”。黄山东麓半腰建有荆江分洪工程纪念亭,刻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题词和劳动模范的名单。底座浮雕展现了当年军民共建荆江分洪工程的群像。相传北宋时期,荆州刺史谢麟酷爱黄山,死后灵柩从山下经过,突然狂风暴雨雷电大作,将灵柩摄上黄山,围棺砌石为墓。后人神之,建有忠济祠、云霄宫和南禅寺、灵宝观奉之。后寺宇被毁。近年来,一些善男信女重建寺宇。因一山属两省,故山上的寺宇也分开了,各有各的弟子,各显各的神通。为方便香客和游客上山,安乡黄山头镇在黄山南麓建有缆车,上山下山均很便利。不过善男信女们和普通游客不一样,都靠步行登山,以显诚心。山南麓安乡县境狗冢堆,考古发掘出远古动物剑齿虎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石器、陶器以及战国古墓群。登黄山,俯瞰大地,河水萦绕,平畴沃野,湖泊如珍珠似翡翠烁光耀目,农田镶嵌在渠网之中,村舍掩映于林带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引人浩叹良深。

宋春花(2014-11-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