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春秋莱棠邑,现今青岛平度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而后在齐桓二十八年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导者之一。
很多人喜欢养宠物,一般是小狗、小猫等五花八门,却有人偏偏对牛情有独钟,并且靠着一头牛、一首歌,而成功的逆袭了,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成为重要的辅臣,而这个人就是宁戚,著名的“桓管五杰”之一,也是平度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
宁戚从小放牛,出身微贱,他从小好学上进,勤于思考,年少胸怀大志。从十几岁开始为牛商挽车,跟随牛贩周游四方,有心考察诸侯列国,转遍中原大地。他认定,要想施展治国安邦的抱负,必须投奔一位开明贤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年纪轻轻却有个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用人。即位之初,就拜大政治家、思想家管仲为相,这位“春秋第一相”确实提出了很多治国方针,但光靠他一个人如何能实施呢?当时的齐国犹如一颗闪闪发亮的新星,亟待更多有识之士的到来。就在这个时候,宁戚巧遇伯乐管仲。知道他是怎么被齐桓公重用的吗?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他开启了毛遂自荐的历史先河,让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跻身高富帅行列。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而且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现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