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能被重用,这其中有一个传奇故事。
有一次,管仲带着爱妾出去玩,走到一座山脚下歇息,抬头看见远处站着一个人和一头牛,那人穿着粗布做的外套,手轻轻拍着牛角,面对青山,独自唱歌。说也奇怪,他的歌声很有穿透力,就连旁边的牛都停止低头吃草,变得温顺很多。管仲和爱妾也被吸引了,静静地听完这首《浩浩白水》。管仲没有多想,只是觉得歌词和声音都不错,反倒爱妾听出了这位歌者的意思。“古有白水之诗,诗云:‘浩浩白水,绦馅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很有学问,是想做官,成就事业。”管仲是位政治家、思想家,能陪伴在侧的爱妾当然也颇具才气。这样一分析,才让管仲如梦初醒。
这时放牛歌者忽然说话了:“车上坐的可是齐相管仲?听说管相国礼贤下士,有谦谦君子之风,今日居高临下,矜持傲慢,让人大失所望。”管仲一惊,肃容询问姓名,歌者答:“山野草民,贱名宁戚。早闻齐国声名日隆,日后称霸当属必然。相国乃天地造化之人,可惜独木难支,曲高和寡,难以左右逢源。”
管仲立即走下车来,继续倾听宁戚的话后发现,他虽清瘦单薄,却气宇轩昂,是个难得的人才。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宁戚不平凡的谈吐和才能征服了管仲。他当即写了一封书信交给他,并告诉他这封信可以帮他实现心中的理想。这样,才有了后面宁戚与齐桓公之间的故事。
宁戚遇到管仲已经这么有传奇色彩,那宁戚与齐桓公的相见就更不能普普通通。确实,为了这次偶遇,宁戚费尽心思,因为机会只有一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宁戚虽然得到了管仲的推荐,但他家实在太贫困,想见到高高在上的齐桓公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呢?他想了个办法,有位商人正好要去齐国送货,宁戚再次发挥自己放牛的专长拿到了赶牛车的工作,这样就不用担心一路上的花费问题了。
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凑巧,宁戚赶着牛车刚到齐国城门外,还没想好如何见到齐桓公,这位最高统治者却主动送上门来了。原来,那天晚上有贵客到齐国,齐桓公要到城门外专门迎接,所有闲杂人等都老老实实站在道路两旁。其他人紧张得大气不敢喘一下,宁戚却悠然自得地喂起了牛,边喂边敲打牛角,等齐桓公经过时,悲伤地唱起了歌。
齐桓公治理下的齐国,虽然还没有达到鼎盛,但也已经国泰民安,宁戚竟然对着君王唱悲伤的歌曲,齐桓公怎能不生气?借着火把对着这个喂牛的百姓说:“当今太平盛世,天子英明,百姓安乐;寡人身为盟主,战必胜,攻必克,尧舜也不过如此!你一介牧夫,怎敢唱歌讥讽时政?”
宁戚嘴角微微上扬,就等你开口问呢。他毫不胆怯,继续反驳:“堂堂大国之君,目光何以如此短浅?尧舜盛世,百官廉正,天下安定,不怒而威,不愧为太平景象。可如今,王室衰微,纲纪不振,戎狄侵扰不断,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君上却说是太平盛世,岂不令有识之士齿寒?”
宁戚疯了,真的疯了!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讥讽齐桓公,这可是砍头的大罪啊。他被五花大绑起来,此时的宁戚却大笑:“昔日夏桀无道,杀了龙逢;殷纣无道,杀了比干;今日齐侯杀宁戚,可谓鼎足而三。我宁戚可以同那两位贤人并列,成为第三位贤人啦!”关键时刻,齐国大夫隰朋走到齐桓公车前,小声说道:“君上,臣看此人威武不屈,浩然正气,并非等闲之辈,虽直言得罪,应予赦免。”齐桓公看到宁戚的表现早已若有所思,再加上大臣也这样说,便将其带回了京城,下旨:“赏赐给他官衣官帽,我要接见他。”
就这样,事情大转折,谁都没想到。第一天相见,宁戚便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游说齐桓公要统一四境,第二天相见,还是这个话题。这可说到齐桓公心里去了,当即表示要举火授爵,重用宁戚。这时群臣不愿意了:“我们应该先去打听打听他的底细再任命,否则太不谨慎了。”齐桓公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不可这样,打听可能会听到一些小毛病,因为小毛病,而忘记人家的美德,这就是君主往往错失天下人才的原因。况且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长处即可。”就这样,放牛娃宁戚一夜之间变成了齐国的大夫。这就是“宁戚饭牛”的故事。
此时的齐桓公身边聚集了五位最杰出人才—— 宾须无、管仲、隰朋、鲍叔牙、宁戚,统称“桓管五杰”。在他们的努力下,齐国励精图治,终于建立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