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概述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河洛文化,肇因于移民生活,在语言、信仰、民俗、民居建筑等诸多文化要素上,客家人既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又在新的环境求生存、争发展的奋斗中创造丰富了客家文化,因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被客家人所认同接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客家人既继承了中原古文化的精华,信奉儒家思想,重教崇文,爱国爱乡……频繁的移民生活造就了客家人刻苦勤俭、积极进取、团结一致(围龙屋的建造最能体现——不过,他们更注重宗族间的团结)的精神,同时,移民生活也使得客家文化兼容了道释文化,后来还吸收了一些西方的文化(华侨文化等影响),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这些优良的传统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优秀的客家人在各个领域都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人民与社会的赞誉和尊敬。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客家民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客家人存在着浓厚的保守的思想,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特别是在对待教育问题方面)等落后的文化观念。这些,一方面受到地域及一直以来的小农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了儒家一些落后的思想的影响而造成。
(一)客家文化对客家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客家文化的概述中我们提到过客家人是信奉儒家思想文化,那么客家人必然的就会继承儒家思想观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客家特色的教育理念——讲究人品知识,人穷志不短、以社会需要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目的。当然,在很多客家人心中以社会需要为最终目的的前提是脱贫。是的,也许从表面上看来,儒家的教育似乎是在强调个人道德的完善,使个人具备理想的人格,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实则不然,设想一下,当一个社会的所有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一类理想的品格时,那么一个社会是否就自觉的达到了一个和谐、文明、理想的社会。也就是说,这个教育的观念表面是以个人为中心,可实质上还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这与我们当今的教育价值观是大致是一致的。
(二)客家文化对客家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的影响
客家人一向有重教崇文的传统,教育子弟人穷志不短,要懂得学习知识,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这是客家文化重视教育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也是客家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内容。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讲究个人品格的修炼, 所以客家人的先辈们常常会以自身的行为规范或品格魅力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以身传教,以言传教,就成为了客家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这可以说是客家文化为当代家庭教育中父母作出了一个积极性的实践。
(三)客家文化对家庭教育潜在性的制约
在上面有关客家文化的概述中曾提及过,由于客家民系频繁移民,最后多迁移到了落后的山区,再加上以长久以来形成的以落后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和儒家文化中的落后因素一同造成了客家文化当中保守传统的思想观念。 狭隘落后的小农经济意识在客家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利于客家子弟学习掌握一些新的先进的文化知识与观念。制约着把客家子弟培养成一个全面人才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又会制约着客家教育的新一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因为,教育的价值观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客家文化的保守与落后,就会制约着客家子弟顺利接受新的教育价值观,从而影响了新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完善。
三、总述与希冀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具有鲜明的客家人的特色。在当代的客家的家庭教育中,客家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此,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客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而做到除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后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一番积极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