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屿岛位于汕头港出海口处,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由人民广场码头乘渡船7公里可达。岛上有海水浴场和食宿设施,因为面向外海,海水洁净,是市民消夏胜地。岛上有两个建于元、清的天后宫,故称妈屿。从前,船只经过这里出海,都要拿一只活鸡在天后宫放生,一时岛上成了鸡的王国,故又称为放鸡岛。1860年帝国主义强迫汕头辟为通商口岸后,英国首先在此设立潮海关,对中国施行掠夺统治。殖民主义者贩卖劳工,也是在这里集中出发。许多人未等上船就被折磨至死。岛上曾发掘出大量尸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见证。岛上最高处海拔41米,成了海湾大桥的天然桥墩。山上一座高大的观音塑像,目视着大桥上的过往车流,向人间挥洒着祝福的甘露。
岛上最奇之处,不过于一岛有两座妈祖庙。沿海渔民信奉妈祖本是平常事,但一岛两座妈祖庙,且相邻而立,香火相映,却是此岛 独有之景。 位于妈祖岛北面山麓的古庙是元代渔民从福建湄洲祖庙请来香火而创建的,后庙毁,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重建,1928年重修,是粤东沿海最早的妈宫之一。古庙有正殿,三开间,庙内保存始建的二根梭形石柱。多少年来,人们出海总要到岛上祭拜,并带活鸡放生,以至于岛上鸡群满山,故妈屿岛也称放鸡山。现庙前有座雄鸡雕塑,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传说,不知何故老庙的香炉一连三次滚落山坡,引起人们猜测,大概是妈祖住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炉落地处,又建起了一座新庙,岛上才有新旧两座“天后庙”。新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门亭、下堂、龙虎天井、拜厅、正堂,规模较大。后两庙皆失修而倾踏,1981年重修。
重修后的天后庙体现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艺术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贵、罗通扫北等6组嵌瓷塑像,久经海风吹晒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庙内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对联:“江河湖泊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上联七个字全部以三点水作偏旁,下联全部“坐船”,颇有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