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淮海大战以蒋军数十万被全歼而结束。白宗禧以为解放军要从平汉线难进了,在春节前夕,国民党在信阳的党政军各机关,在惊慌混乱中南逃武汉,刘积学坚决不走,河南省参议会独留信阳。过了几天,解放军并未南进,南逃的各机关又返回信阳。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大举向江南进军。在信阳的国民党的党政军各机关又纷纷惊慌南逃。刘积学仍拒不南逃,冒着被特务们杀害的危险,率领省参议会留在信阳,迎候解放。当解放军进抵信阳时,参议会张贴欢迎标语,派代表出城欢迎。解放军一进城,参议会即将文卷档案全部交出。刘积学单独起义的愿望至此实现。不久,张轸在武昌南金口起义。在信阳民主运动中,刘积学这位七十老人的作用是不应低估的。刘积学一向谦逊,解放后很少听到他同别人谈这段事情,外人也很难知道这事实的经过。
一九四九年九月,刘积学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
刘积学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省政治学校校长、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民革河南省筹备委员会召集人、民革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从开国至一九五七年,历次重大政治运动,刘积学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或撰写文章,或发表讲话,热烈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河南土地改革开始,他即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热烈拥护党的土改政策的长文。刘积学对祖国统一大业,非常关心,曾多次写信和广播稿,对在台湾的亲朋故旧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晓以国家民族大义,说明爱国不分先后,爱国就是一家,希望他们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积学自传
一、家庭情况
我初出生时,我家人口大小十五口,无宅无地,生活困难。我祖父刘拱宸设私塾课徒,每年收入制钱约五十串;我父刘启模经营酱醋业,有缸二十余口,每年收入制钱约百余串,全家依靠这两项收入维持生活。经过十余年后,我兄刘芬佛及我都能课徒,每年收入逐渐多,生活就宽裕起来了。
我的原配唐氏,凑集资本,与我兄刘芬佛合营杂货生意,字号叫德懋泉,生意很好,赚钱不少。我家遂凑集三千余元与我兄刘芬佛同买天地,地在新蔡县曹楼、段寨两处,我家约分一百二十亩。嗣又陆续增买五十余亩,地在刘海子。合计买地约有一百七十亩。从此遂成地主。抗战时期雇佣长工五、六人,耕地六十余亩,经营五、六年,入不敷出,因而停止经营。解放后,土改时,因为我在解放前参加了民革地下工作,有在信阳参加起义,评我为守法地主,又评我为民主人士,划分土地时,农会还分给我家二十七亩地,使我家参加劳动,重作新人。
解放后我初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五十元,后来增至一百元。一九五一年,支领中南军委会薪资,每月计约一百九十元。中南军委会改组后,支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工资,每月为二百一十元。现支领河南省文史研究馆工资,每月为一百一十五元。、
二、我的学历及著作、研究
我七岁在家庭从祖父刘拱宸上学,读旧书“五经”、“四书”,十六岁进学为秀才,二十岁补廪膳生,二十四岁中乡试癸卯科举人。二十五岁考入河南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学过战法、步兵操典、野外演习、炮学、水旱雷学、绘图学等科目。一九零六年二月,由清政府派送日本留学。到日本后,最初入巢鸭宏文学校,预备日语。嗣改入小石川区实科学校理化专修班学习理化。毕业后,考入东京法政大学专门部政治科,校长梅谦次郎。一九一一年六月毕业。我从幼年上学,最喜研究《春秋》三传、尤好《公羊》。另外,喜研究《论》、《孟》、《询》、《韩》、《老》、《庄》等书。清朝考据家如戴、段、钱、王各家著作,亦喜钻研。此外,佛学性相各宗经论,如《大班若经解》、《深密经》、《佛地经》、《华严经》、《大智度论》、《般若灯论》、《大乘掌珍论》、《瑜伽师地论》、《成维识论》等,亦研究五六年,稍能深入。共产主义著作,如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列昂节夫的《增至经济学》,李宁的《国家与革命》,斯大林的《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新译《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书,都粗有研究,未能细致深入。
我个人的著作,如《广韵诠纽》、《荀子教学方法》、《老子要义诠释》、《程伊川实践哲学论》等,抗战期间都失散了。《豫报》、《河南》杂志、《国是报》、《自由报》,我都有文字写作,现皆散失无存。
三、政治经历
我于一九零六年二月到日本留学,即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同盟会,当即与河南同志组织河南同盟会支部,公推曾可楼为河南同盟会支部长,我为支部书记,掌管开会时记录及保管文件。曾可楼毕业归国,我代理为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一九一一年辛亥年八月武昌起义,传檄河南,河南省咨议局议员及优级师范学堂学生分配革命任务,把河南全省分为四路,联络起义。我担任新郑、密县、叶县、南阳一带的联络工作。嗣以袁世凯大军压境,宝棻、齐耀琳等又调兵防阻,成功不易,河南省咨议局推定我赴上海,请求上海军政府都督陈英士调派军队,帮助河南起义。我到上海后,很快就组织了河南北伐队,河南学生参加甚多马静生、郑耀五、李锐五、海廷壁、杨靖西等亦往参加,曾经开至黄州、阳罗一带,南北议和,宣告解散。
一九一二年二月,我三十三岁,当选为民国临时参议院参议员。根据临时约法,由河南省会人民大会选举。一九一三年三月,当选为正式国会议员。正式国会为两院制,我当选为参议院议员,由河南省议会选举。一九一七年,张勋复辟,解散国会,孙中山先生领导护法,国会在广州开会,我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到广州参加护法。一九二一年,由广东返回上海,休养一个时期。一九二三年,被河南省长张风台邀至河南,任河南省自治筹备处处长,制定河南县市自治条例。正举办期间,洛阳吴佩孚下命令,谓我假借自治名义,树党营私,冀图颠覆等等,把我扣押在吴之参谋处三十七天。后被释出。并停办自治。
一九二五年,应国民二军胡笠生邀请,担任河南省政务厅厅长。逾年,国民二军失败,我又到上海养病。一九二六年,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起义,我被广东国民政府任命为河南省宣抚使。是时,吴佩俘军队被樊钟秀邀击,吴几被擒获,樊驻扎信阳柳林车站,我亦到柳林,设立宣抚使署,与樊合作。我在柳林曾散发许多宣传品,说明广东政府北伐意义,并召集红学(红枪会)百余人开会,红学都相安无事。一九二七年,宣抚使名义被撤销,我又返上海。一九二九年十月,南京政府行使五院制,立法院由胡汉民担任院长,林森为副院长,立法委员四十余人,我被任命为立法委员。立法院二年改选一次,第三次改选由孙科担任院长,张继、覃振相继为副院长,五次改选我都继续连任。抗战时期,南京政府迁至重庆,我请假未去。随河南省政府居住南阳八个月。适河南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成立,我即被选为参议员,并被选为议长。临时参议会组织成立时,为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由此遂辞去立法委员,专任河南省参议会职务。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信阳解放,参议结束,所有文件器具都交军管会接受,并由军管会发给各人路政回家。我于五月到新蔡县。六月奉到河南省政府电,来至开封学习。九月,北京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会,我被推为民革代表,前往参加,并参加了十月一日首次国庆。这是我一生的庆幸。这时我年七十岁。
一九五零年,当选为河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一九五二年,中南军政会改组,我被选为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一九五八年以后,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四、社会关系
社会人士于我有影响者颇多,现只写五人。
1、 马子昭。是我幼年同学。为人言忠信,行笃敬,为四育中学教员多年,不求改业。
参加河南各次革命而不求名。我受其感化甚多。
2、 崔寅彤。一九一三年为烈士贾霞飞担任律师出庭辩诉。贾被释出狱后,崔自己被罗
织入狱,扣押数年,屡受刑讯,释出后毫无怨悔。他这一点义气,我甚倾慕。
3、刘汉川。热心革命。我常受其督促。一九四八年,他屡从上海来函催我赴沪,我迟迟不行。我忆及此事,深为感愧。
4、周凌卓。辛亥年河南起义,周为参谋长,与总司令张忠端同时被捕,周当时经河南京官保释,未被枪杀。他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为表示过自己于革命有贡献。他喜写字,至今未离笔砚。我受其影响,亦喜学习书法。
5、阎明初。是我同学。为人有忍耐性,对朋友困难多所济助,毫无吝啬,我困难时受其帮助不少,至今念之。彼现在新蔡县完小当校长,学习有进步,思想改造比我前进,我愿向他学习。
一九五九年二月六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