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豆豉
阳江豆豉色泽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风味独特、鲜香可口、富于营养,是蒸鱼、肉、排骨和炒菜的调味佳品,所以,阳江豆豉成了知名的调味佳品和食品加工的理想原料。
阳江豆豉能够挺立数百年而不倒,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风味有独到之处。生产阳江的原料豆豉选用的都是阳江当地所产的黑豆。因为其皮薄肉多,颗粒适中,皮色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醇厚,味道鲜美可口,余味绵长。此外,在高温浓缩下,其它种类的豆豉会成为糊状,而阳江豆豉依然颗粒玲珑,豉味更加浓香。如曾获国家金质奖的广东“豆豉鲮鱼”罐头,就是以阳江豆豉为主要辅助原料制成的。不少地方生产的豆豉中含有水分,阳江豆豉却是干的,这样更卫生,运输更方便。由于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具一格,品质优良,阳江豆豉被港澳客商誉为“一枝独秀”。[2]
生产情况
阳江豆豉的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拓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2]。1954年,阳江市国营豆豉厂成立,1998年由更名广东阳江豆豉有限公司,是阳江的正宗老牌阳江豆豉生产厂家。经过努力奋斗和不断发展,到21世纪初已建设发展成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豆豉3000吨,成为国内外豆豉生产同行业中规模能力最大的厂家。该公司在国内外首创研制开发生产了“即食豆豉系列产品”;有蒜辣型、麻辣型、蒜蓉型、甜酸型、葱香型、姜香型等各种南北风味,香味浓郁、鲜美可口、卫生方便、开盖即食,是居家旅行的理想佐餐方便食品和家庭小菜。[3]
产品荣誉
阳江桥牌阳江豆豉(姜豉),多次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广东省优质产品和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广东省金奖调味品奖。公司连续八年被评为广东省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1999年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新产品奖,2003年获广东省食品行业名牌产品奖。[3]还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和国际博览会银质奖。[4]
编辑本段地理标志
根据《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阳江豆豉(阳江桥牌)生产企业的原产地标记保护申请的形式审查和现场实地审查,确认合格。[5]
制作工艺
1、选料
阳江豆豉以当地特产黑豆为最佳原料,先将黑豆进行挑选,除去熟阳江豆豉制作过程[2]肉豆、虫蛀豆、伤痕豆、杂类豆及杂物。
2、浸豆
以足够的水分蒸煮,使豆豉中所含的蛋白质适度变性,淀粉充分糊化。浸豆时,水要浸过豆面33厘米,一般冬天浸6小时,夏天浸2~3小时。豆粒浸至膨胀无皱纹,此时豆的含水量应在48%。
3、蒸煮
温度达100%,蒸2—3小时,当嗅到特有的豆香味,用手轻搓豆粒成粉碎状态时,即成熟。然后将豆摊开放凉,待至35℃以下时,入室制曲。
4、制曲
曲菌采用天然的豆豉曲,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5℃,最高可耐46℃。将放凉的豆坯装入竹扁,边厚中间薄,入室后曲室温度26~30℃,品温25。29℃,10小时后霉菌孢子开始发芽,品温慢慢上升。17小时后,表面呈现白点和短短的菌丝。25—28小时后,品温上升至31qC左右,曲料稍有结块现象,霉菌繁殖更加迅速旺盛。44小时后,室温达32~34℃,品温达38~40℃,曲料长满菌丝,进行第1次翻曲和倒扁。47小时后,品温降至37℃。50小时后,品温降至34—35℃,保持这个品温至67小时进行第2次翻曲,直至114小时后即可出曲ot常成曲,一般含水量为21%左右,有皱纹,孢子为黄绿色。
5、洗霉
将豆豉曲表面的老熟霉菌及黏附物用水洗净,显出乌亮润滑的光泽,然后拌料入坛进行后期发酵。
6、加盐拌和
为了防腐和调味,需分次间断往豆豉曲上洒水,并在收水后加入约17%的食盐。另外用少量的硫酸铁(俗称青矾)和五倍子,使豆豉表面呈深蓝色,增加豆豉的乌亮程度和表皮的柔润。
7、后期发酵
后期发酵中,能利用曲霉菌所分泌的酶将原料的蛋白质和淀粉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和糖分,在另一些共生细菌和酵母的作用下,产生多种有机酸和乙醇,进而合成酯类,产生豆豉特有的香味。此时以嫌气发酵为主,在气密性较好的陶质坛内进行,装坛时要充满,层层压实,用塑料薄膜封口,在日光下曝晒。发酵温度以30~45℃为宜,历时约40天。
8、干燥与贮存
后期发酵终了的豆豉,从坛中倒出,在日光下曝晒,使其干燥,至含水量为35%,即为成品豆豉。[6]
食用方法
非即食的豆豉(姜豉)要先用清水略洗一下,捏碎或捣碎后即可加入到各种菜式中进行烹调调味。如豉汁蒸排骨、豆豉蒸肉片、豆豉红烧肉、豉汁蒸鱼、豉汁红烧鱼、豉汁蔬菜等各种菜式,烹调各种菜式加入豆豉后,菜式的风味更佳,更鲜美可口,增进食欲。即食豆豉食用方法:即食豆豉系列产品已经高温处理,方便卫生,开罐即食,是家庭佐餐佳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