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小地方”搭建“大舞台”

家乡区县: 岳池县

 四川文明网广安讯(岳池县文明办)如何让文化成为一种力量、一种情怀,温暖一方百姓,引领一方发展?岳池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品牌是最好的诠释。
决策之路,体现一种胆识眼光
“岳池拥有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一定要让多彩的农家文化成为岳池一道独特的风景。”早在2001年,岳池领导层对发展文化产业有了全新的思路。
挖掘岳池农家文化,体现的是一种胆识眼光。
因为当时的岳池,在既无政治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又无传统工业基础的情况下,决定打破发展桎梏,依托岳池本土悠久的曲艺文化对外“吸金”,举办一次节会,搭建招商平台,对外推介,促进招商引资。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一些群众对此不理解,认为有这么多钱搞花架子,还不如投到民生工程。办,有可能搞砸;不办,则继续“闭关自守”,发展乏力。
经过认真思考,岳池县决策者毅然选择了前者。顶着巨大的压力,2002年9月,聚焦第二届岳池县首届农家文化节如期举行,并大获成功,全国各地数十名客商慕名而来,在欣赏曲艺表演的同时,更砸下重金在岳池搞投资。
首届农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岳池依托本土悠久的曲艺文化搭台,唱起了一台促进城市发展的经济大戏。
星级大酒店有了,城市路灯更换了,人行道整修了,下水道疏浚了……
“当时举办文化节的荒凉之地,很快就被文化给炒热了、值钱了,市民争相在城东购房置业。如今的城东街区,已成为岳池最繁华的地方。同时,一系列惠民举措也让群众的态度从抵制转为拥护。”说起文化节对城市发展的促进,岳池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郭勇是赞叹不已。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百姓对发展文化的态度转变,岳池领导层看在眼里,更加坚定了一种观念:文化建设已经不再是“配角”,而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角色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岳池尝到了文化带来的甜头,文化建设有了新的方向,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打造农家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农家文化,以文化立县引领岳池发展。
创建之路,展示一种执着自信
思路决定出路。
靠着文化立县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岳池迎来了发展文化的春天。文化建设首次纳入全县中心工作一起研究、安排,成了各部门、乡镇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
县委、政府对发展文化的重视,让岳池一些热爱文化、痴迷文化事业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在这些人中,原县人大主任雷允树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一直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最大可能地挖掘本土文化,将岳池的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不光雷允树有这样的念头,岳池人民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首届文化节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明星大腕明显受冷遇,而草根的曲艺队伍却受到前所未有的热捧,客商和与会专家一致叫好。
观众的喜欢,百姓的认可,岳池在发展地方传统文化上多了自信。
首届文化节后,省曲协原主席夏本玉与副主席涂太中等人对岳池现存20种曲种、有20余支曲艺团体长年在外演出给予了肯定。在夏本玉书面给岳池县委的建议下,岳池向中国曲协申请命名“中国曲艺之乡”,并着手筹建工作。县曲协主席邓庆贵先后三次前往成都向省曲协领导汇报工作,详细咨询申报的相关程序和具体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承担了迎检工作的业务组织和衔接。
同时,该县在以后的每届文化节上都坚持推出本土的曲艺表演,每一次都有创新,每一次都有精品推出,创作了《坝坝法庭》、《幺妹出嫁》、《曲艺娃娃爱曲艺》、《学校来了北大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精品,在中省各类比赛中夺金揽银。
靠着这种自信,从2002年到2011年,岳池先后举办了五届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每一届都引进了资金项目,每一届都留下了文化阵地和文艺作品。2005年,省文联派专家组来岳池考评,通过看资料、看演出等对岳池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向中国曲协推荐岳池申报创建“中国曲艺之乡”。2007年5月,中国文联、中国曲协领导及专家组到岳池考察论证,对岳池曲艺发展状况给予了充分肯定;9月中旬,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正式发函授予岳池为“中国曲艺之乡”称号;2009年,中国曲协正式授予岳池县“中国曲艺之乡”牌匾。
如今,陆游广场、南宋文化街区、河西曲苑、吴雪艺术中心等文化阵地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开展文化活动的好地方。科伦等落户岳池的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该县县长汤才勇认为,对岳池人来说,文化已不再单纯为经济“搭台唱戏”,而是融入经济社会建设之中,成为一个重要抓手和动力,是岳池的一张名片;岳池收获“中国曲艺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展示了岳池人在创建文化品牌上的执着与自信。拓展之路,发挥一种引领作用
牌匾到手,并不意味着创建结束。岳池县领导班子认为,必须有新的观念,拓展新的路子。这个“路子”,就是跳出曲艺的圈子去盘整、布局曲艺事业,通过政府“抓手”去活跃基层曲艺活动,培养更多曲艺观众,确保曲艺良性的传承发展,通过曲艺文化引领,盘活县域经济。
拓展曲艺文化,岳池的经验是“整合资源、联动建设”。
对此,岳池把曲艺之根深扎基层,以文化旅游节为龙头,开展“曲艺之乡拓展年”活动,通过开展曲艺指导培训活动,开展机关、社区、学校曲艺调演活动,评选“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活动,建立文艺作品奖励机制,定期举办曲艺比赛进社区、进学校等,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了15个“四川省曲艺社区”,每个曲艺社区均建立了曲艺家协会,各乡镇均组建了1支以上的曲艺表演队伍。
如今,在每个学校和一些单位都能拿出一两个拿手的曲艺节目,群众有个婚丧嫁娶,也爱请一些曲艺表演班子热闹热闹。就连街头做广告宣传,也要来上一段。
“传承和拓展曲艺文化,岳池打开了曲艺群体性传承和曲艺之乡建设的全新视界,曲艺文化已经融入岳池群众的生活之中,就像吃饭喝水那样的自然,文化立县由此可见一斑。”郭勇介绍说,经过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岳池先后被中国曲协确定为“中国曲艺之乡活动基地”、“中国曲协少儿曲艺培养基地”,被四川省曲协确定为“四川少儿曲艺活动基地”、“四川省曲艺创作基地”。
“传承拓展曲艺文化,我们更重要的是用文化引领一种先进思想,引领一种新风正气,引领一方经济跨越发展。”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莉说,如今的岳池,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乐之源”这些金字招牌的作用,在打造文化产业链上大胆探索创新,用文化凝聚人气、活跃商气,成功打造了南宋文化特色街,吸引50多家私营业主入驻,年营业额达2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2亿元。在县城景点打造中融入孝亲敬老、忠孝廉洁等文化元素,让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巧妙融合,提升城市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资源型、引导性作用,推进文化立县,做大岳池经济“大蛋糕”,形成了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促进了岳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

violin(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