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荷花——安龙招堤

家乡区县: 贵州省安龙县

  安龙招堤风景名胜区在贵州安龙县城东北隅,分为陂塘、天榜山两处。陂塘景区以亭秀、荷秀为特色,修建于康熙年间的招公堤横贯于10里平畴中,有招堤十里荷塘的美誉;堤西稻田,堤东荷塘,极富诗情画意。天榜山则以文物古迹为主。

  安龙的名胜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许多景点与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相连,因而独具特色。安龙古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建筑风格有清幽朴素的灰檐瓦舍,古色古香的青石小巷;明十八先生墓是全国仅存的南明王朝遗迹;兴义府试院楹联众多,清朝的湖广总督、军机大臣张之洞在此度过他的少年时代,是贵州省唯一保存尚完整的封建时代科举考试场所。

安龙招堤 - 改造

安龙招堤图册

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广东番禺人招国遴被委任为安笼镇游击(清朝从三品武职外官官衔)。到任之时,正值雨季,他亲眼目睹了陂塘水患,决心将其根治,造福于民,并自捐俸银2000两,亲率士兵、工匠开山伐石,挖土抬泥。经过1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陂塘海子两岸狭窄处的金星山旁筑起一道长270米,高、宽约3米的石堤。堤的北端有一座半圆形石拱桥,可供马车通行。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兴义府知府张将石堤加高5尺,并在路堤的东侧修建池塘,池内遍植荷花。春深夏初,垂柳夹岸,平波十里,一片澄碧,芰荷飘香,形成了“十里荷花”的动人景致。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代理安义镇总兵刘显潜、代理兴义府知府聂树楷与地方名士集资重修招堤,而今日的招堤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重修的主要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辟湖造田和文化大革命,陂塘海子和众多名胜古迹遭到严重破坏,陂塘海子已不复存在,十里荷花也因此消失。文革后,政府多次对招提风景区进行整修,特别是1980年,人民政府在堤的两边新辟了近百亩的荷花池,重修了曲桥、湖心亭,在岸边广植花木,招堤风景区更是远近闻名,往观者日盛。1987年,招堤风景区被列为贵州省首批省级十大风景区之一。为恢复十里荷花,政府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招提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省内有关专家评审论证,2000年,省政府对招堤风景区总体规划作了批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2001年,恢复“十里荷花”项目启动,新增荷塘面积541.8亩,现景区设施在不断完善,十里荷花已初具规模,景致更加迷人。

安龙招堤 - 特色

招堤风景区在县城东北隅,分为陂塘、天榜山两处。陂塘景区以亭秀、荷秀为特色,筑于康熙年间的招公堤横贯于10里平畴中;堤西稻田,堤东荷塘,极富诗情画意。天榜山则以文物古迹为主。

飞扬(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