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都风景——云从古室

家乡区县: 福建省南安市

云从古室,乃闽南名刹,位于南安市英都镇的龙山北麓,原为禄寿院,五代后唐僧人智绪创建。北宋熙宁八年(1075)重修,后废。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乡人于此修建龙山书院。元代,有儒生屡考不第,寄寓于此,致志笃学,适院上侧龙兴寺废,便迎清水祖师供奉于书院。是夜,梦祖师曰:“宜树人宜才为生。”儒生便无意功名,设馆授徒。学生有成,尊师为“云从先生”,取《易》“云从龙,龙起而臻云气”之义。明成化间(1465—1487),英都洪氏六世祖洪旸道在此设馆,首创乡学,乃并寺院、学馆,更名为“云从古室”。到清乾隆间(1736—1795),又作较大重修,此后不断有所修缮。1978、1990年先后重修主殿、护厝等主体建筑,并塑造佛像及殿内设施,增建山门、石阶、凉亭、水榭、眺望台、罗汉阁。山门牌坊横额“云从古室”四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题字。云从古室是英都人文发祥地,历代有许多子弟在此攻书,仅明、清高中进士、举人就达81名。云从古室又是道教禅院,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诗词题咏和楹联佳章,惜年久散失。)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今英都镇)人,清朝开国重臣,官至三边巡抚、陕西总督、五省经略、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七省经略。在英都镇镇上,还流传着与洪承畴家族有关的一个故事,即“素月孤舟”。明朝灭亡后,洪成畴胞弟洪成峻隐居故乡英都的溪中船上,自称:“脚不踩清朝地,头不戴清朝天”,并刻“素月孤舟”于石壁上,以表高风亮节,最终活活饿死在飘于水面的船上。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洪莹莹(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