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海外的嘴香园杏仁饼

家乡区县: 广东省中山市

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扩展阅读:

咀香园故事 清光绪末年间,香山县兴宁里8号有一书香世家,家道日落,经济日紧。时值其母寿辰,正为招待亲友的开支发愁,其家的婢女名潘雁湘(中山名人之一),自梳女,生性聪明、好学、平时练得一手制糕点的好手艺;她采用绿豆粉、用糖腌制过肥猪肉片,精心制作绿豆夹肉饼,敬奉给老夫人,饼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腻,咀嚼之,有杏香,贺寿者共食,赞声不绝。从此绿豆夹肉饼成为节日送礼招待亲友的佳品,一次到县官家中作客,呈奉时任香山知县覃寿堃品尝,咀嚼之觉甘香松化,且有杏香,覃大加赞赏,当即挥毫写下“齿颊留香”四字赞语。根据县官的题词,当时饼型状似杏仁故称杏仁饼;辛亥革命后,该大户人家为补家计,开始批量生产并使婢女到戏院叫卖,广受欢迎,开始行销。民国七年(1918),因政府规范工商税收,遂正式工商登记,挂牌经营,商号为“咀香园杏仁饼家”。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技艺大放异彩

第四届中山文化消费节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广场正式拉开序幕。开幕式,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省非遗保护中心处长张梅在副市长韩泽生、唐颖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各展位,称赞中山文化消费节品味在不断提升。在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展位前兴致勃勃品尝了咀香园杏仁饼。
 根据省文化厅的安排,我市省级非遗项目咀香园传统手工技艺个与全省25个传统制作工艺项目一起,参加了该次文化消费节,并现场展示了传统制作工艺。
本届消费节包括书香伴我成长、缤纷欢乐舞台等10大板块20多项主题活动,并首次引入广东省非遗展示板块,新会葵艺、佛山剪纸、阳江风筝以及中山咀香园和黄埔腊味等非遗项目将荟萃一堂。
在市文化中心广场,来自全省市26个传统制作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济济一堂,,共展示了广东省传统制作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咀香园杏仁饼成功在上海世博会及中国非遗博览会展示后,又一次参加今次文化消费,再次向游人展示百年的传统制作技艺。
这次参加文化消费节的展出,咀香园传统手工技艺,除了现场展示该项目传承人的技艺外,还与当地的观众互动,尤其是那些小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的在父母的帮助下,由传承人手把手地教他们,这一举措使得中山咀香园的展位更是围得水泄不通,反应热烈。此次活动除老艺人外,全程由共青团组织跟进及参与了活动。活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叫张梅处长一行莅临中山咀香园非遗展位并给予了亲切的指导。张处长对现场如此受到游客欢迎的咀香园品牌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并多次提到去年在上海世博和山东济南博览会上咀香园展位现场的火爆场面,可见,张处长对咀香园品牌和产品有很深的喜爱之情。最后,张处长还勉励咀香园要再接再厉,继续秉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提供更多更好更美味的产品给消费者。
中山咀香园借助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的平台,弘扬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宣传和展示了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http://abc.wm23.com/hzh88629451

 

其实我叫大头凯(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