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笑声--马季

家乡区县: 天津市宝坻区

马季,1934年生于北京,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和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师从侯宝林边学习边表演,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季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为大。之后马季的创作和表演趋于全面,创作演出了对口相声如《友谊颂》、《舞台风雷》、《多层饭店》、《五官争功》等。曾出版《马季相声选》和《相声艺术漫谈》。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和《新桃花源记》等先后拍成电影。

1956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当年7月在唐山市作了第一次演出,演出相声《都不怨谁》、《对春联》。他的处女作是1956年写的《打篮球》。

此后,除演出一些传统相声及别人创作的相声段子外,他共创作了相声一百多段,曾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当时的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当马季的老师。其中侯宝林为责任老师。

作为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培养相声新人、开拓歌颂型相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曾获全国职工业余汇演一等奖,首届“金唱片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

鉴于马季对中国新时期相声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曲艺家协会拟授予马季先生“人民曲艺家”称号。

马季作品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就让他去相声艺术的陵园当守护人吧,没有人敢去那里磨灭他的名字。

马季先生最后的几个月可能并不好过,功成名就的老艺人绝对无法忍受某些媒体的挑剔和不敬。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人们把娱乐化时代的泛冷嘲主义献给一门早已走下神坛的艺术,用名人八卦、圈内黑幕或者反宏大叙事话语来否定历史和现实中的相声。马季的晚年是在各种看不惯的被看不惯中走进沉默,避居京郊以书法养性。

13572091941(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