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崛起---南平

家乡区县: 延平区

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9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4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26.63亿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增加值331.63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335.63亿元,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756元,比上年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8:42.7:33.5调整为23.5:42.8:33.7。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105.8亿元,增长11.2%,首次突破千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106.7亿元,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1.6亿元,增长21%。
工业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建设。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调研论证,编制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加紧生成。坚持抓大扶小,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培育首批31家新“五南”式重点工业企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七大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实施工业“四个一批”项目,南纸、南铝、太阳电缆、中竹纸业、王斌装饰、圣农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改和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3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7家,新创国家级品牌4个、省级品牌32个。工业化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7%和21.87%,是“十五”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8]
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2012年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9]
2012年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纺、福建南纸、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圣农发展是光泽县鸡业公司。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农业

全面落实粮食收购等政策,粮食生产平稳增长,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23.63万公顷,总产129.11万吨。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579家,增加60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14个,增加85个。深化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林权登记发证面积123.57万公顷,占应发证面积的94.8%。农村公路硬化1306千米,行政村公路化率、通客车率分别达90.05%、93%。建设林业“四大基地”2.7万公顷。新建竹山机耕路2451.6千米,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和标准化农田建设0.62万公顷,投入烟叶基础设施1.42亿元。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行政村固定电话、电信宽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95.8%、97.87%、70%。开展“家园清洁行动”,77个乡镇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31个乡镇、345个行政村达到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建设户用沼气池8000口。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新下派506名村支书,选派科技特派员647名、流通助理77名,选聘农村“八大员”15897人;164个部门与118个村结成互动联动关系。[8]
畜牧业

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2012年生猪出栏242.92万头,比上年增加9.17万头;家禽出栏19766.77万羽,比上年增加6390.06万羽;兔出栏247.44万只,比上年减少90.14万只;羊出栏17.66万只,比上年增加0.08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加0.005万吨;禽蛋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肉类总产量41.87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
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7.4%。[10]

破碎(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