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徒区

2011年,丹徒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04亿元,比2010年增长12.0%(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6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8.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574元,折合9606美元。比2010年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6.0:59.3:34.7调整为;6.1:57.4:36.5。

 第一产业

丹徒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短,日照长,适宜发展种植业。三千多年前,原始农业就已开创,以后各代,农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到近代,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天灾人祸的影响,农业发展缓慢,到解放时,丹徒粮食产量每亩不足150公斤,棉花亩产不足10公斤。

建国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中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带他去农业走了一段弯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丹徒农业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1985年与解放初期相比,丹徒在耕地减少23.5%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增加2倍,油料总产增加3倍,棉花总产增加13倍半。

2013年,丹徒区实现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8.27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农业总产值13.47亿元;林业总产值0.52亿元;牧业总产值6.24亿元;渔业总产值4.5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49亿元。

第二产业

唐宋时代,丹徒手工业就地取材,分散零星制作一些生活日用品。金山有制作铜器者铸制江心镜,按古铸镜必于江海之上的传统,在镜背作波浪水藻鱼鸟之纹,时为佳品。南宋时,酿酒有名,第一江山北府兵厨酿造之锦波春、浮玉春、金山法豉皆为名酒。

1952年底,丹徒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3个增加到13个,年总产值由80万元增加到240万元。1956年对私营工业实行公私合营,并将分散的手工业者组织成45个生产合作社(组)。1957年工业企业发展到351个,年总产值818万元。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仓促办起韦岗、高资、龙王庙等6个铁矿,不久即下马。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到1963年,工业企业紧缩到73个,年总产值为1016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机械工业、服装制鞋工业、建材工业和矿山开采发展较快。到1985年,丹徒有工业企业1345个(不含个体工业4546个),职工人数达85848人(不含联户、个体户)。全民、县属集体、乡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37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4884亿元(不含联户工业、个体工业产值3759万元),税利总额1423万元。

2011年,丹徒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644.68亿元,同比增长30.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94.2亿元,增长26.6%;重工业产值550.48亿元,增长31.1%。

2012年,丹徒区全部工业完成产值826.7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749.9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销售收入732.2亿元,同比增长15.6%。

第三产业

1985年,丹徒营业网点共3473个,从业人员9477人,其中私营和个体商业2813个,从业人员4139人,分别占商业网点和商业人员总数的80.99%和43.69%。全年商品零售总额1.6939亿元,比1949年增长11.29倍;外贸收购总值1843.91万元,比1972年初建外贸小组时增长15倍。[15]

2011年,丹徒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4亿元,比2010年增长17.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8亿元,增长12.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增长66.4%。年末,全区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和住宿业53家,比2010年增加25家,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9%,占全区比重的由2010年的13.0%提高到23.5%。

我的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5227810.html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 http://wm23.cn/wxcupeiyue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py15715287873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303847047

 

风莫(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