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勇巴图鲁—阎定邦
罗田古代名人 阎定邦(1838—1871),字协臣,罗田三里桥六十石村人。阎幼时即酷爱武术,常与同龄儿童一块儿玩打仗的游戏。十六岁即参加了罗田团勇,迈上艰辛的戎马征途。在镇压罗田地区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战斗中,勇猛无畏,深得上司赏识,不久便调往武昌,官升守备。后又转战河南等地,因功升为游击。清同治二年(1864),赴甘肃省,参加镇压该地的回民起义。在甘肃泾州的一次战役中,阎被炮弹打穿胸部,仍继续冲锋不息。战后他在诗中写道:“泪满胸前血满腰,全身朱汗洗鞍鞒,吞声不把军机泄,誓作忠魂达圣朝”。表现了他誓死效忠清朝廷的决心。他还将这件血衣寄回家中,嘱咐儿孙说:“一但我战死沙场,就将这件血衣当作我的尸体安葬”。 阎在甘肃作战长达八年之久,历任总兵、简放提督等职,并获“博勇巴图鲁”荣誉头衔。阎的上司因其战功显赫,曾赏给他一名美女为妾,他坚决拒绝,并慷慨陈词说“如此战乱岁月,岂能贪图一己之享乐乎?”不仅如此,阎还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当时罗田上缴的赋税微薄,因而秀才名额少,阎便将自己的奉银捐给朝廷二十万两,使罗田的文武秀才自此后每年各增加二十个名额。 同治九年(1871),阎在甘肃金积堡地区的一次镇压回民的战斗中,连续战斗十昼夜,因过度疲劳,导致旧伤复发而死,时年33岁。同治皇帝亲赐白银五百两令以优礼安葬,并令将其事迹交史馆立传留存。
兵部尚书—李俊臣
李俊臣(1210—?),字修吾。祖籍广东韶州府曲江县,南宋末年来罗田县李家楼落户。
李俊臣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与文天祥、陆秀夫同榜的进士,早年当过县主簿、州长吏等地方官。后因功升为兵部尚书。平生重气节,羡慕岳飞、宗泽的功业,主张全力抗击金辽,收复失地。曾在临安(今杭州)参与赵昀、赵礻基出师抗辽的商讨。当时朝廷的大臣们迷恋奢侈淫逸的生活,害怕打仗,俊臣的抗战主张得不到支持,眼见大厦将倾,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就辞职离朝,带两妻两子经鄂城来罗田,定居于李家楼(当时叫华家楼)。李死后,其遗体安葬在李家楼附近的薛家冲,坟墓按二品官礼制营造,墓碑上刻有“宋故大司马”字样。俊臣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寺庙里还供有他的塑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