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的文艺艺术(一)

家乡区县: 浙江省北仑区

民间舞蹈

造趺
造趺始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荆堤(今穿山)村民出游鄞县庙会觉新奇而引入,以后流传于梅山、三山(今春晓)等。地。造趺即造型、造脸(画脸谱)之意。初期由男女少年扮成“八仙”等古装人物,骑于成人肩膀之上并不表演,故又称“马嘟嘟”。后由艺人创造双肩立童之技,使造趺大大增色,但仍无表演。民国元年(1912)后才有唱做念打之形式,故有肩胛戏之称。肩上的孩子称天盘,地上成人称地伴,地伴需用脚步配合天盘之表演。今柴桥穿山村的造趺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金钱豹格斗》、《春草闹堂》、《岳云大战金国公主》和《薛丁山三请樊梨花》等节目,梅山外岙的造趺有《三国五虎将》、《龙虎斗》、《戏挡》、《羊角尖》和《垃圾耙》等节目。

跳蚤会与大补缸跳蚤会

从福建传入的双人舞,初期,跳蚤会仅为表现男女逗趣、调情之意(女角由男性反串),后由舟山艺人引入“济公戏火神”的故事,赋予消灾降福之内涵。因在农历十二月廿三祭灶时表演,故跳蚤会又有“跳灶会”之称。“大补缸”亦是双人舞,女角由男性反串,从女角打扮和嘴含长烟管看,该形式系由北方农村传入。

红毛狮子
境内狮舞以梅山岛红毛狮子称著。相传,明清时,浙东一带贼盗猖獗,为抗侵害,岛上民众勤习武艺。在抗击贼盗时,村民们扎扮身披红毛之狮以壮威,贼盗击退后,狮子便成为村民节日喜庆娱乐之工具。80年代,梅山舞狮由独狮表演改为双狮对舞,并增添一对红毛小狮,舞狮队伍发展到三十多人,经常至区、市各地表演。2000年,梅山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舞狮)之乡”。

布龙与板龙
北仑多山涧深潭,自古以来人们视为龙之藏身地,如大碶网岙龙潭、太白龙潭,霞浦长山龙潭和三山岩潭等。旧时,人们为求风调雨顺,兴盛“请龙行会”之类仪式,舞龙习俗也由之传承。布龙为九节龙,矫健灵活,变化多样,能生动活泼地表现各种姿态。80年代后,梅山乡茶厂村舞龙活动较为频繁,舞艺也大有长进,199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舞龙锦标赛,2000年参加全国“八喜杯”舞龙大赛。板龙系由每节长2米的布龙身和板凳连接而成,2003年元宵,新碶星阳村展示的板龙龙身与板凳各27节,全长108米,浩浩荡荡,蜿蜒壮观。

我的网略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hebbe

胡琼瑀(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