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历史遗迹——望仙宫

家乡区县: 陕西省武功县

    望仙宫位于陕西武功县小村镇的下雷村北约200米处的土崖上,处于渭河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交接处,又叫烧台庵,或者烧香台。现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阁、明古钟、清文昌宫,清《重修望仙宫》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树龄的古藤,至于柱础、门墩、老砖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宫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渊源

     关于“望仙宫”一名的来历,一说是唐太宗在此曾与显圣的老子谈经论道,后李耳腾空而走,李世民望仙远去;一说是汉武帝来此敬求灵丹妙药,期望长生不老,老子赐药后升空,汉武帝举目仰望老子离去,故而随名“望仙宫”。

       望仙宫始建于春秋时期,兴盛于五代、十六国,相传老子李耳曾经在这里讲过经,也是老子的行宫之一。
明、清以前,此(烧香)台在显义(扬)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碑载:“与(周至)楼观台为上下院”,创建年月无考。
明朝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中说“嘉庆年间,道教弘扬关中三台。楼观台为上院,烧香台则为下院”,足见在明朝时,望仙宫的名声和规模应该很大,不然怎么能和楼观台并驾齐驱。


内部建筑

     1958年文物普查时,玉皇阁建在砖砌高台上,面阔与进深相同,俱为一间,歇山顶,无斗拱,房檐下木柱12根,阁下砖券成洞。登上玉皇阁,北看莽山苍苍,南视渭水滔滔,四望麦浪滚滚,令人心旷神怡。
     三清殿建于明初,设置显义(扬)里社学。1958年面阔仍三间,无昂、无斗拱,柱20根,屋脊残损。现有住持2人,占地7.5亩。三清殿里面供奉的是老子李耳,即民间传说的太上老君。据史书记载,此殿建于元朝,明清多次修葺,虽然残破但基本保存完好。殿脊上走兽高大、精美、恢弘复杂,灰瓦上青苔漫漫,古色古香;特别是挑起高檐的十二根木柱,油漆剥落,依旧归然挺立,更县历史神韵。
     三清殿后是七星殿,建于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百年。
三清殿的东侧,在翠竹掩映之中,一个小巧玲珑的木质钟楼翘然而立。中间挂着一口古钟,高一米半,口径近六十公分。据铭文来判断,是明朝的遗物,此钟虽历经数百年,而依然保存完好,特别是能躲过,“大炼钢铁”的一劫,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此中上面铭文清晰、完整,对于研究望仙宫以及道教的历史,很有价值和意义。
    七星殿的右后侧有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大花坛,一棵古藤树拔地而起,足有十五米高,碗口粗细,依附在一棵松树上,低头默默,古藤的枝干东西横卧近五米,时出时入,扎根土中显得盘根错节,遒劲有力。据道长讲,此藤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在周围并不多见。

小小ing鱼(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