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人口中的“面筋”,陕西人又叫“酿皮”。 其实,面筋由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组成。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活粉和其他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即是面筋。
面粉做成一整张干净清甜的面皮,切成宽条,搭配豆芽、面筋块、辣椒、芝麻以及由各种秘制调料调制的酱汁,一碗咸香可口的面筋端上桌的时候,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面筋不是包头独有,但却让包头人发扬出了自己的特色,人们口耳相传里,昆区有个10号面筋,青山有个母女面筋,据说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土右的红脸儿面筋。
据史料记载,面筋始创于我国南北朝时期,是素斋中的奇葩,尤其是以面筋为主料的素仿荤菜肴,堪称中华美食一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到元代已有大量生产面筋,在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上就详细介绍了洗面筋的方法。清代面筋菜肴增多,花样不断翻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