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包头(十)——蒙餐

家乡区县: 包头市青山区

包头所在的敕勒川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之地,饮食文化中受蒙古游牧文化影响自不必说,如今,出没于城中大大小小蒙餐馆子里的“吃货们”早就混进了汉族、回族,甚至是斯文秀气的南方人。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和手扒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砖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相爱末央(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