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有文獻記載且較能考證時間點,大約從1624年荷蘭進據台灣開始[1]。但在文獻記載之前,臺灣就已有人類活動和國家政權的出現。臺灣迄今為止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臺南市左鎮區發現的,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來到臺灣,屬於舊石器時代。而較晚近的新石器時代,則有較多的考古遺跡,這些遺跡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同時,臺灣也是南島民族在語言及遺傳上可能的發源地之一[2],亦是分布區域的最北端[3]。
臺灣本島各段歷史時期示意圖(1624年起)左起:荷西、鄭氏、清治、日治、中華民國(至今)等時期,框內數字為大約的統治時間(年)。
臺灣的地理位置介於歐亞大陸、日本與東南亞間,是各國船隻的停泊與貨物轉運站。在17世紀,巴布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在中台灣已成立大肚王國。在17世紀上半葉,荷蘭及西班牙分別在臺灣西南部及西北部進行殖民統治。之後荷蘭人將西班牙人趕走,統治臺灣西部的大部。1661年4月,鄭成功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兩萬五千名將士及數百艘戰艦進軍臺灣,迫使荷蘭在1662年2月1日簽約投降,南臺灣進入鄭氏王朝時期。在此期間漢人開始大量移入臺灣。1683年,鄭克塽歸順大清帝國政府,臺灣進入清治時期。
1894年,由於清日甲午戰爭的爆發。1895年大清帝國和日本在日本下關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讓給日本[4]。日本人征服居住於臺灣東部和中央山脈的原住民,成為第一個有效完全統治全島的政權。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自該年秋天起,臺灣即為中華民國有效統治的領土,且為1950年起中華民國政府所實際管轄的主要國土。而與此有所聯繫的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12月將中央政府遷至臺北市。臺灣與澎湖、金門、馬祖四地公民自1991年起以選舉決定全數中華民國國會議員法定席次、1996年起即直接選舉產生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灣從無實質行政關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稱擁有其主權。此外,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也是主權爭議產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