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历史悠久,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县,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因“竹多竹大”而得名。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东邻梁平、垫江,南接邻水、重庆,西界广安、渠县,北连达县。现辖50个乡镇、384个村、3433个组,总人口106万人,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先后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苎麻加工重点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敬老先进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全国卫生保健达标县;获四川省小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县、劳务开发先进县、首批敬老模范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暨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委。在“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序中,居第55位,在全省各县市区GDP排行榜上,居第32位;在全省66个丘陵县市区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中,居第9位。
一、自然物产丰富
大竹县境内呈“三山两槽”地形,三山峰峦起伏,两槽土沃物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稻谷、玉米、小麦、油菜、苎麻、竹木、蚕桑、生猪、家禽等,其中苎麻面积、产量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石灰石、锶矿、温泉等。地方名特产品有醪糟、豆干、竹席等,现有省名牌产品6个。“东汉牌” 醪糟、“黑象”牌电缆、“川环”牌改性PVC弹性输油管、“西离”牌膜片离合器、“通源牌”植物油、蜀锦牌苎麻纱等。旅游景点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百岛湖风光、云雾峡“三国故道”、傻儿古镇等远近闻名。
二、人才英雄辈出
有殿试探花、官至广东布政使的江国霖;有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在北京“3·18”惨案中遇难的林孔唐;有舍身革命的徐永弟、徐德、徐永培、陈尧楷等;有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哈儿司令”范绍增;有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彭友今、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原四川省副省长刘昌杰;有现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肖光成;现任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胡昌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忠厚等。
三、资源优势独特
竹:大竹素有川东“绿竹之乡”之称,竹林生态资源丰富。全县有白夹竹、黄竹、斑竹、楠竹等24个竹种,竹林资源40万亩。五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正着力打造“川东竹海”特色旅游品牌。
麻:大竹苎麻名冠全国,被四川省特产协会批准为“四川省苎麻特产之乡”,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授予“中国苎麻之乡”。系全国苎麻基地县、全国优质苎麻科技示范基地县、四川省苎麻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全县有苎麻面积28万余亩。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第一。2005年,全县麻纺工业共实现产值6.5亿元、销售收入6.3亿、利税2564万元。
煤:大竹为全国百万吨重点产煤大县之一。低硫、低磷的优质动力原煤和化工用煤的储量达1.63亿吨,年生产能力近300万吨,年产值达8亿元。
气:全县境内天然气储量760多亿立方米,年采气9亿立方米,输转气25亿立方米。
温泉:温泉资源丰富,矿物质储量品位高,水温达50余度。
锶:稀有金属碳酸锶矿储量达148万吨。
四、工业基础强劲
全县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力、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工业,电力装机容量4.34万千瓦,以麻纺为主的纺织工业,以醪糟、酒类、植物油、肉类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橡胶输油管、氮肥、制药为主的化工工业,以弹簧钢板、膜片离合器、大力钳、轴承为主的机械工业,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等六大地方骨干工业格局。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户,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增长44.3%;实现利润8712万元,增长64.1%;工业规划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入驻企业达16户。
五、区位优势明显
大竹县地处达渝结合部、川东公路交通枢纽地段,国道318线、国道210线、达渝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公路总里程956.6公里。县城西至襄渝线渠县火车站40公里,北至达州火车站67公里、达州河市机场70公里,南至重庆江北机场135公里、重庆港160公里,东至万州机场、万州港176公里,形成了“半小时达州、1小时重庆、3小时成都”的通达格局,成为川、渝、鄂、陕的物资集散地和川东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