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历史

家乡区县: 枣庄市市中区

枣庄市市中区位于山东省辖枣庄市中部偏东,北靠山亭区,东连苍山县,西与薛城区接壤,南同峄城区毗邻。东西长27.1千米,南北宽21.7千米,总面积375.2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25%,市中区属北。枣庄历史文化悠久。可以概括为“四个数字”:一是7300年的始祖文化。早在7300年前,人类就在枣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最古老的文化,也是东夷文化的源头。二是4300年的城邦文化。先秦时期,枣庄境内分布着7座古城邦,是我国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两个地区之一。三是2700年的运河文化。境内最早的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拥有京杭大运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特征最鲜明的台儿庄古城。四是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是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在这里诞生,并发行了我国第一张股票。
      枣庄地域文化特色浓厚。枣庄是因煤而建的城市,枣庄人有着很深的煤文化情结。近百年来,围绕着煤资源的开发开采,许多地方的人聚集枣庄,陶冶出吃苦耐劳、务实进取、热情质朴、豪放豁达的品格。也有说枣庄人似顽强生长在裸露岩石上的青檀树,如郑板桥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有着艰苦创业、百折不挠、昂首不屈、和谐共进的精神,这种鲜明的精神性格是枣庄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枣庄煤始终和枣庄运河联系着。枣庄运河文化是枣庄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枣庄地方文化的形成发展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枣庄正处在城市转型之中,为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枣庄魅力,提升枣庄形象,正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将其中优秀部分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枣庄是山东快书和柳琴戏的发源地,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由枣庄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拉魂腔”发展到闻名全国有独特风格的柳琴戏剧种,2005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6000年土陶生产历史的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生产的土陶艺术品,被喻为“山东土陶品种当中独系发展起来的稀有艺术品种”。在文化部举办的首次“中国民间一绝艺术大展”获奖。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之乡”。枣庄的民间艺术,经挖掘整理流传至今的,除全国广泛流行的狮子、龙灯、高跷、旱船外,还有竹马、黑驴、独杆轿、皮影、大鼓、渔鼓、琴书、快板书、花棍舞、健鼓舞、人灯舞、甩灯、四蟹抢船舞等,可谓丰富多彩。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各类艺人不断涌现,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文艺创作也出现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

 

海边看日出(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