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秀。

家乡区县: 江苏省通州区

南通濠河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南通市濠河景区日前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通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6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膺、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以及28座桥和各种名木古树。清澈洁净的濠河与亭、台、楼、阁、塔、榭、坊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千百年积累的历史遗迹、园林艺术、乡俗风情奠定了濠河古朴凝重的文化底蕴,而现代城市的崛起,又赋予它朝气勃勃地时代风采。

濠河风景区可分为东南濠河、西南濠河、北濠河三大景区。各景区又由若干风景片和风景点组成。东南濠河河面开阔。古时这一带无路无桥,通行全靠行舟。后来张謇修堤造桥(三元桥、启秀桥),陆上交通方便了。三元桥一带有文峰塔,半村半廓,风景幽美,是濠河最佳景点之一。清代诗人保大章有一首<<夜泊文峰塔寺前作>>云:"三元桥畔是知津,小住鱼床作比邻。塔影倒悬明月里,扁舟一叶一诗人 "生动地描写了濠河东南端幽美宁静的环境。西南濠河的河面也相当开阔,水中有沙洲,建有楼阁(魁星楼,又名水心楼),清人李琪有诗描写这一带的景色:"水心楼阁水连天,一带垂杨欲化烟。最是夕阳人问渡,临溪争唤卖花船。"(<<崇川竹枝词>>)可见当时此处仍是浩渺一片,直至后来张謇建造五公园,才在其间筑堤架桥。北濠河也甚宽阔,地处偏僻,环境幽静。昔日濠河东、西、南三面皆有吊桥将两岸相连,唯北濠河无桥,直至解放后才利用濠河中的"沚"(古代沙洲水泊中遗留的土墩),造了便桥。最近又改建为宽阔、坚固、美观的北濠桥了。

狼山

狼山 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109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江海第一山”狼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一。[2]
狼山的广教寺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狼山最高峰的支云塔,塔前有圆通宝殿,供的是大势至菩萨;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
狼山的开山祖师是僧伽(即大圣菩萨),是他在这里开始奉祭大势至菩萨。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据,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并无私心的僧伽,在狼山上建寺(现叫广教寺),为虽与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齐名却没有自己道场的大势至菩萨建了道场。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3]
僧伽是唐代高僧,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相传是观音菩萨化身。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宋太宗加封僧伽大师“大圣”谥号,后世尊他为“大圣菩萨”,又称“泗州大圣”。清同治帝写赐了“功昭淮海”的匾额于狼山广教寺中,广教寺也成了两位菩萨的共同道场。宋《高僧传》之《僧伽传》载有他的事迹。
支云塔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主持智幻大师所建,建此塔是为了纪念僧伽。智幻大师为狼山寺庙的中兴大师,纪念智幻大师的幻公塔现在还立在狼山一角。[4]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1-2] ,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2-3] ,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 [4] ,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5-6] 。
南通博物苑位于风光秀美的南通濠河之滨,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建苑初期,博物苑藏品分天产、历史、美术、教育四部,主要陈列于南馆、北馆等展馆内,而大型文物标本则展示于室外。[6]
南通博物苑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德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基地”等称号。2011年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905年,张謇将建设中的通州师范学校公共植物园规建为“博物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隶属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张謇自为苑总理,孙钺为苑主任。[9]
1912年,通州改建置为南通县,博物苑脱离通师而独立,称“南通县博物苑”。[9]
1927年,博物苑附属于南通学院。1935年7月博物苑回归通师代管。[9]
1938年,3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坏和掠夺,苑址被日军占用为马厩,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沦陷前夕转移外,大部分散失。[9]
1949年,2月2日,南通解放,南通市人民政府着手恢复南通博物苑,于1950年成立南通博物苑修建委员会,并开始修建工作。[9]
1951年,修建后的博物苑改称为“南通博物馆”,由钱啸秋副市长兼任南通博物馆馆长。同时将原博物苑园林部分另划为人民公园。[9]
1952年,8月,改称“苏北南通博物馆”,直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处。[9]
1953年,苏南苏北合并,改称“江苏省南通博物馆”,直属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同年7月,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决定将南通博物馆委托南通市人民政府文教科代管。[9]
1954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江苏省南通博物馆,馆藏文物、家具大部分移交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9]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1956年,5月21日,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中提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并不太久,最早的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者们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个之外,要算是张謇他们办的南通博物苑了。”6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南通博物馆。[9]
1957年,4月,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重建南通博物馆,作为南通市文化事业机构之一,由南通市领导。8月,南通博物馆筹备处成立。9月,开始维修馆舍。[9]
1958年,10月1日,南通博物馆正式恢复,由尤勉斋任馆长。[9]
1968年,9月,南通博物馆与南通市图书馆、文化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唐闸工人俱乐部合并为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馆,成立革命委员会。[9]
1972年,12月,南通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图书馆、博物馆从劳动人民文化馆划出,成立南通市图书、博物馆革命委员会。[9]
1973年,4月,建立中共南通市图书、博物馆支部。[9]
1976年,10月,南通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图书、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分别成立南通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和南通市图书馆革命委员会。[9]
1977年,1月,启用“南通博物馆革命委员会”印章。[9]
1978年,12月,市委组织部任命:穆烜同志任南通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徐冬昌同志任南通博物馆馆长。[9]
1979年,1月,恢复“南通博物馆”名称,同时启用新印章。[9]
1984年,4月,江苏省文化厅同意恢复南通博物苑原名及原貌。7月,正式恢复“南通博物苑”名称。[9]
1999年,12月28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人民公园成建制并入博物苑,结束了原博物苑长期分为两个单位的状况,恢复到创苑初的包括园林部分的南通博物苑。[9]
2000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南通博物苑保护利用规划》。[9]
2001年,2月,南通市文化局副局长周德芝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长。[9]
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
2002年,8月14日,南通博物苑委托吴良镛院士为苑设计新展馆。
2003年,3月,南通博物苑总体规划和新馆建设论证会在北京举行。5月,南通市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栋云兼任南通博物苑苑长。7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南通博物苑规划设计 单体方案》。[9]
2004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共同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活动。[9]
2005年,9月24日至26日,南通博物苑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纪念大会庆典在江苏南通隆重召开。大会当天,举行南通博物苑新馆的开馆仪式。

我要去拯救地球(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