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村落----占陇镇定厝寮村

家乡区县: 广东省普宁市

定厝寮,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占陇镇辖下行政村,位于铁山南麓,练江北岸,距离市区流沙东北7公里,有黄、杨、钟、李等多个姓氏杂居,全村人口约3000,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昔时有郑氏定居于此,故名郑厝寮,后取谐音改为今名。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潮式民居,村外围多是近年新建的水泥钢筋结构楼房。有耕地700亩,山地若干,主种粮食,兼植果树。有个体加工场10家,主要加工四季服装。有小学1所、老人活动中心1个。市污水处理厂建于村前练江南岸。是革命老区。小北公路从村前经过。

定厝寮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2011年开始走访普宁村落的时候,最初就有路过定厝寮几次,虽然都没有时间来得及往村中各处走上一趟,然于寨前一瞥,三寨三池并列又以背倚铁山,不论风景抑或气势,已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在整理图志及看过的一些相关历史资料,也发现不少与定厝寮相关的,比如清末咸丰光绪时期村中的杨连茹一族,就与抗清起事的北山许阿梅、贵屿杨臣尧等“咸丰甲寅之变”有关。资料中提及:杨连茹,人称捷爷,号拔亭,丙申科试以县案进泮第四名;系生于嘉靖壬申年,至同治己巳,年五十八,在郡继娶张氏,年十六,生第八第九二男;光绪丁酉年正月初一日,在郡由恽学宪赐重游泮水赐酒,初七日回,抵家,十四日卒,寿八十六。据传,杨连茹曾是一方富商,在远近颇具名气。8月23日的村落之行,除了要走逛全村,同时也想找寻这位历史人物的相关。
从卫星地图上可一目了然定厝寮村的规模及相邻:其西是北山村、西南为郭厝寮、东邻玉溪村,村北倚铁山,村中部是主聚落,村南是练江,而由此反往北依次有田园、小北公路、路边的新楼局等。因定厝寮村北依铁山,南朝练江,所以村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朝南而建。村聚落的核心区域是三个规模不一的老寨围,三寨前是村里的主村道,市场位于此,村道南是三个大小不一的寨池。三寨左右即后面有若干零散而建的潮式民居或小型寨围,单元为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巷厝、五间过及祠堂等,有武略第,有不知名的祠堂,有杨氏仁祖祠兴让堂,其中兴让堂为杨氏六世祖拱仁公之专祠。在三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村道,这两村道的东西两翼则是现代新建的大型厝局,以下山虎为单元。其中,东片的厝局边缘西南角,是定厝寮学校、村委会即广场所在,另外此处还有地头神庙,大德老爷庙。
定厝寮的三个寨围不知建于什么年代,更不知先后!而观三寨内的建筑风格,倒也相差不远。因不知三寨各有何名,现且以方位东、中、西为识别。
东寨,内有三街,由于无人起居,年久失修坍塌严重,又长满草木,当中座次难以辨认,若按遗迹推测,中街为四座五间过或四点金兼双包火巷,左右街各位五座或四点金或下山虎。寨四面均有厝包,内埕前寨包正中设有朝南寨门,门前路下是一口大圆池塘。比较意外的是,在该寨门内的地板上铺有三块石碑,可惜久经踩踏,碑面磨损极为严重,有一方石碑字迹已不见而碑面光滑可鉴,一方碑首尚能识得“龙门桥记”四个大字,至于最好的一方则刻有“廉明县主示”五大字,碑体依稀辨得出有“……欧陈两姓……清乾隆二十五年……”等字样。
中寨,是目前三寨中保存最好且规模最大的寨围,其内三街五座,左右后为下山虎厝包,内埕前有一寨包,正中设有朝南寨门,门上塑真武重光四字,寨门前是大池塘及十副官旗墩,有:道光戊子年七世孙中和竖、道光壬辰十二年七世孙岁进士高明竖、道光十六年葭月谷旦八世孙贡生应云竖、同治明经进士九世孙映辉竖、光绪辛卯科钦赐副举人选用同知八世孙连茹竖、光绪丁未年阳月十世孙增贡生汝韶竖、恩贡元选用州判裔孙炯楠竖等。寨内中街主座是杨氏祖祠创垂堂,为三间二进式兼抱印拜亭格局,为村中杨氏一世祖之专祠,相传初时杨氏至此几代人丁并不兴旺,至第五代人建斯祠后而逐渐壮大,遂为村中主姓;东街首座是一不知名的三间一落式祠堂,西街首座是三间一落式的黄氏祖祠,其后是杨氏房祖祠,观门联冠首二字“中和”或为龛主之名?寨内的西北角有一水井,水井后有一个小门供出入寨内外。从寨内埕前沿巷子往后,是一个上坡的路。
西寨,有三街五座,均为下山虎,其四面均有厝包,正中同样设朝南寨门,门外路下是一口四方形池塘。寨后方即西北角厝包现拆除作为寨内外的出入口。该寨内的建筑大多完好,不过基本已经无人起居,随着时光推移,正在逐渐塌毁。

有心人(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