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莲花湖湿地的前夕

家乡区县: 济宁市汶上县

湖边摇曳的蒲草,自然绽放的大丽菊,成群翩飞的白鹭……记者来到汶上莲花湖省级湿地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盎然之境,仿若走进了天然氧吧。因为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莲花湖湿地也被当地人称为“城市后花园”。

建设之初,莲花湖湿地曾饱受质疑。“那时候,人们对湿地的概念不明确,也不了解保护湿地的意义,都很奇怪为何要大动干戈修复生态。”汶上县林业局森保站站长刘景润说,莲花湖湿地在修复之前是一片河滩地,位于老泉河和新泉河的交汇处。由于河滩地不适宜种植作物一直荒芜,还有部分村民在此挖沙,往河道内倾倒垃圾,生态被严重破坏。

刘景润介绍,按照汶上县“儒释圣地、生态水城”的总规划,在宝相寺景区扩建的同时,2009年县政府成立莲花湖湿地公园建设指挥部,邀请专家规划功能区,疏挖河道、栽植乔灌木5万余棵,沿水系岸线种植苗木花草46万平方米,将湖河岸线空间与水体有机融合。

通过人工修复和一年年的自然恢复,莲花湖湿地的环境逐渐好了起来。野生鸟类和动植物越来越丰富,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夏季平均气温比周边低2-3℃,冬季高3-4℃,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上了这里,莲花湖湿地成了市民周末休闲的“城市后花园”。

    “湿地植物群落,尤其是水生植物,对流经莲花湖湿地河水的水质改善很大。”汶上县林业局副局长姬脉芝说,泉河水要流向南四湖汇入京杭运河,所以莲花湖湿地还承载着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沿路水源的重要意义。

姬脉芝说,泉河水也是汶上的城市水源地,莲花湖湿地生态的恢复,改善着城市的地下水系统。以往的臭水沟变成清澈的溪流,再也听不到百姓抱怨当初大兴土木保护生态的声音。除了改善地下水系统,莲花湖湿地的植被、水生植物还在不经意里改变着地质结构,以往荒芜的河滩地逐渐恢复成草长莺飞的盛景。

“莲花湖湿地,还带动了周边老百姓就业。”姬脉芝说,湿地恢复之前,周边村落虽在城郊,却受困于道路难行的交通阻碍,一直发展缓慢。修复湿地项目启动以后,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可以在湿地内打工增加收入,通往城区的道路也被修得平坦宽敞,村民见证着村镇因湿地而带来的变化。

莲花湖湿地的名字由来与汶上县的佛教文化相互辉映,作为打造“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旅游城市,莲花湖湿地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汶上县的旅游线路,让人们瞻仰过佛教文化之后,可以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里静心徜徉。

王成成(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