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寮村,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占陇镇辖下行政村,在市区流沙东11.8公里处,座落于练江南岸,背靠铁山,面朝大南山。现全村人口过万,村民多数出外经商务工,部分留守以农为业,或从事二三产业。明初,陈氏一支从福建莆田迁来桥柱定居,后至嘉靖间,由埔栅房分支迁此创寨,定名上埔栅。因村域包括新塘寮、城园围二地,后改村名为新寮。现由新寮、下尾二个自然村组成。村聚落呈点状分布,建筑多为传统贝灰三合土结构潮式民居,及现代兴建部分混泥土结构楼房。有耕地1835亩,山地800亩,农业产水稻、甘薯、蔬菜,兼种杂果。有企业80多家,从事服装、文胸配件、电器、皮革、塑料加工等生产。现有中、小学各1所,老人活动中心1个、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处。有县道110线占陇-麒麟公路南北贯穿,并接入镇区及国道324线广汕公路。每年二月有珍珠娘娘出游大型民俗活动。
桥柱的名字,如雷贯耳!不过在如今的行政上,已经找不到这个乡村的存在,因为桥柱实在太大,原自然村寨极多,为便于管理早已分治,即现占陇镇东北角上,练江南北岸这些村落,如新寮、埔栅、四德、杉铺、旧地、西楼、洪厝寨等,此外北沟陈、石港陈、溪尖脚、石潭、涂寨、占陈等村也属桥柱范畴。尽管对于桥柱的名字是非常的熟悉,但却没几次真正走进去看看,甚至经过也不多,有的只是在外围途经罢了。去年普宁突发洪水之后,曾经去过西楼几次,那算是第一次深入走到桥柱乡中去吧。8月23日,与朋友如果、神经两位出门走访村落,依相邻村落而行,走完了铁山脚下的定厝寮、龙秋、林厝寮、练江村,就来顺着来到桥柱新寮。
新寮是桥柱的大村之一,位于桥柱中心区域的西南侧,与镇区的占苏西邻,东南与朴兜村接壤,东至北分别为桥柱西楼、练江等村!新寮村的聚落以老乡寨、顶乡寨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散性分布,新老寨围、新老厝局不计其数,其中单元建筑多为下山虎、四点金、竹竿巷厝、五间过、祠堂等。在村的外围或厝局规划之外,更有数不清的楼房建筑。
老乡位于村中心偏东北方向,该寨内坐西南朝东北,内有两路建筑,西路有五座,单元为下山虎兼双包火巷格局,东路首座为四点金,后为五座下山虎;寨左右后各有厝包,内埕前有围墙,西北角、东角各设有寨门,寨门外路下是一口长条状池塘。寨内的民居房屋大多已无人起居,不过保存完好,具有明末清初建筑的风格,然不知具体始建于何时?寨外东西两侧建有竹竿巷厝若干,其后方及西侧,更有零散而建的四点金、下山虎、祠堂等,建筑年代或仅次于本寨。老乡寨前有一排三座面朝西北的建筑,当中南北座是四点金儒林第,中座是三间二进式的陈氏及祖祠其昌堂,在祠中拜亭上悬有魁文、贡元两方匾额,刻光绪乙酉科陈道源,即为其所立。三座建筑前是阳埕,埕前是花园,园外是一个篮球场,而三座建筑的四周均有河沟环绕。
顶乡位于新寮的村中心,处老乡的西面,该寨坐北朝南,内有三街四座,左右后有厝包,内埕前有围墙,寨南角设有朝南寨门,门外路下是一口长椭圆状的池塘,池塘连接河沟又绕往寨后。寨内主座是陈氏显祖祠思成堂,三间一落式;西街首座是益镒祖室;后荫包正中偏西有三间二进的陈氏岭祖祠光裕堂,除此还有一座门匾塑“岁进士”的下山虎。寨外西侧紧邻有一座陈氏邦祖祠崇德堂,祠外有官旗一副:光绪甲辰科贡元裔孙昌明竖。顶乡寨西侧有一个寨围,当中有三街建筑,中街主座是陈氏荣祖祠光德堂,为标准的三间二进式祠堂建筑,祠前阳埕下是池塘。
顶乡寨东侧与老乡寨之间是村中十字交叉的主道,除此,是一片零散的建筑群,其中有朝南建三间二进的陈氏豪祖祠,有大圣祖庙,还有一栋天主堂。大圣庙朝南,为龙虎井格局,从大门上匾额镌刻可知庙是建于同治九年之物,庙内奉祀齐天大圣孙悟空,后壁石柱有一副楹联,刻:护师皈佛事见唐书想当年暂妖擒魔非尽历言十九;显圣庇民功垂历代愿此后翻云蹈海普施法界三千。在两个老寨围之间的聚落南侧,是村中的市场所在!市场南则是另外一片老建筑群,该建筑群坐东朝西,最东北角有正在重修中的兴周祖祠,同座有陈氏科祖祠。这一片建筑的末端即最南,是汇贤学校旧址,旧址正中是一座朝西而建的陈氏亿祖祠,大概多年前学校设于祠中,后拓建而今迁址?顶乡南面是一个名叫田中央的地方,当中有两个朝南而建的新厝局,靠西侧厝局的中街主座是三间二进式的陈氏贤祖祠敦德堂。于此再往西南,不远就是下尾自然村。
下尾老寨坐北朝南,其内三街四座兼左右后厝包,内埕前围墙下是一口椭圆状池塘,寨东南角设有寨门。寨内东街首座是陈氏勤祖祠。下尾老寨外左右后各有新厝局,亦有近年兴建的楼房。此外,在东侧还一座有三山国王庙,庙中奉祀有三山国王、指挥爷、玄天上帝等神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