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人物--雷锋

家乡区县: 辽阳市弓长岭区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今望城区雷锋镇)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曾为他三次题词。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人无数,一部《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他发扬了社会主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被一根杆子砸到,当场昏倒,经202医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年仅22岁。

       雷锋是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湖南省望城县人,1940年出生于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对中国共产党怀有深厚的感情,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和青年团。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工作模范”“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生前任沈阳军区工兵第十团运输连四班班长。1963年1月7日,雷锋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1960年11月雷锋被树为沈阳军区学毛著的标兵后。1961年2月,解放军各部队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沈阳军区决定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10团筹办雷锋先进事迹巡回展览,展览筹备小组准备用照片来反映雷锋入伍后的事迹,这样就需要补拍一部分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首长为补拍雷锋照片做出指示:拍摄照片必须真实,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好人好事。1961年负责拍摄雷锋照片时的张峻,时为上尉军衔,拍摄提纲得到批准后,由张峻任组长,抽调工兵十团的电影放映员季增等人参加拍摄工作,按照事先拟定的拍摄提纲,几人分头去拍照,其中重要的选题由张峻亲自拍摄。这次总共补拍照片近二十张,均为日后参观雷锋展览的观众所熟悉。在完成这些图片的补拍之后,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
      身为雷锋照片的主创者,张峻因为拍摄这些照片而受到沈阳军区政治部表彰,向他颁发奖状。在雷锋牺牲4个月后,张峻从工程兵部队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任专职军事摄影记者。1971年调到哈尔滨市任太平区武装部政委,这期间他一直未间断摄影报道与雷锋精神的普及教育工作。
在过去的政治语境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忽略了对纪实的要求,因此雷锋的形象也多经过“合理”的修饰。专门拍摄雷锋的摄影记者张峻曾经回忆:雷锋的很多照片,都是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事后补照的,或是经过摄者的导演后抓拍出来的;张峻自己的创作灵感也有不少是从雷锋的日记里受到启发而酝酿构图,为雷锋摆拍的。摆拍在当时,甚至是一种任务,而读者也乐意地去接受这些。应该说,有史以来,雷锋是中国被摆拍最多的人物之一。

小叶子*(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