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

家乡区县: 洛阳市偃师市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

1941年生,祖籍河南省偃师县,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等。[1] 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自家风貌。后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具个性的草隶,为书界所公认。并参加全国第二、三、四、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览,日中代表书家作品展,中新书法交流展,世界和平年书展,中日书道交流展,日中著名书家百人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书法名作展等各类展览。国内博物馆、碑林多有收藏、刻石。《书法》、《国书法》、日本《书道艺术》有专文介绍。曾获河南省书展一等奖、首届龙门奖金奖、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奖。曾多次出访日本、法国、瑞典等国家并举办展览。1997年、1998至2000年,先后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问韩国、日本和西欧。

出版有《张海隶书两种》、《张海书法》、《张海新作选》、《张海书法作品集》、《张海书增广汉隶辨异歌》、《张海书法精选》、《张海书法选》、《张海书法作品选》、《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作品选》、《岁月如歌——张海书法展作品选》等。《佳作解析——张海行草书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佳作解析——张海隶书宋词五首》、《佳作解析——张海楷书(魏碑)作品选》、《佳作解析——张海篆书作品》、《张海小字行草作品选》等。书论《关于代表作的思考》、《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书法经典大家怎么出》、《坚持健康的书法批评,为繁荣书法艺术鼓与呼》等,在当今书坛产生广泛影响。

人物评论:

说丰富,主要指作品内涵不局限某家某派某种风格;说多样,主要指张海掌握了多种书体。在他那里,为学的“三[4]种境界”始终是螺旋式地上升着进入更高层次。张海最为人熟悉的隶书的面貌是他“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的,这些年来又继续寻到了许多新感觉,取得令他与观者一起为之欣喜的收获。倘若观者不限于“先声夺人”的定见,他那近二三年来的若干行草书新作水平实际上超出了早些年的隶书,在早先隶书达到的基础上登上了新的高度,都在挥洒自如中有意无意地融进了隶书与简书的笔意,融入了包括王铎在内的笔法章法。他那有隶书作根底的行书与楷书,开拓出别一境界。

——沈鹏《创造力的实现》

聪慧的张海懂得思维定式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懂得稳定性与寻找新鲜感的一致性,懂得从大处博观与从小处求精的辩证关系,他善于通过广泛学习总结经验,再返回到实践中锻炼出实际提高书法水平的能力。我与张海接触中感到他从不迫促、紧张,倒是潇洒和轻松。他的书法中的成功之作,也一样的潇洒、轻松。我深信张海的“有一点明显易于前人之处”因他的自信与谦虚、豁达与勤谨不断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沈鹏《创造力的实现》

综观二十几年来张海的书法创作,是一个从不断探索到逐渐成熟稳定,从动力积累到风格确定的过程。近几年,他的创作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他的书法越来越老辣成熟,风格主调越来越明确。另一方面他的创作并没有沿着惯性发展,而是不断求新求变。他的 变是经过长期一点一滴的积累,在某一阶段而产生突变,在不断变化中又有着一以贯之的不变,终于成就了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个性色彩的“张海风格”。

——刘艺《〈创造力的实现〉序》

艺术特色:

张海书法,自成一体,张海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隶书。隶书,有着装饰性较强的形式美,在隶书中走出一条个性之路恐怕要比行草书困难得多,不变则失于泥古,变化不慎又成异端,不失古法而求新意。《隶书两种》之后的又一成果。

陈苏菲(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