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公园

家乡区县: 广州市海珠区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800公顷,水域面积达380公顷,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十多种岭南佳果的传统产区。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湿地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海珠区东南部,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主要包括万亩果园、海珠湖及相关河涌39条,总用地面积约800公顷,水域面积达380公顷,是珠三角河涌湿地、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内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十多种岭南佳果的传统产区。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湿地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
海珠湿地一期示范区是海珠湿地核心区和国家级生态湿地示范区,用地面积约70公顷,水域面积占42%,约为28.3公顷,水深平均1.5米,全部为流动的活水。示范区始建于2012年6月,通过连通水系,调清活水、迁移苗木、雕花飞檐、镬耳山墙等,重点突出生态、岭南、水乡、野趣,打造了亲水花溪、空中栈道、石榴湾湿地等生态湿地特色景观和粤式广府文化景观牌坊、飞阁流丹仿古展厅群等岭南文化特色建筑。在这里游客可零距离亲水、接触果林,领略“生态、岭南、水乡、野趣”的果园湿地特色风貌。
示范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除了保留原有的岭南佳果龙眼、荔枝、黄皮、杨桃等果树外,还种植了芦苇、芒草、芦竹、再力花等40多种水生植物和勒杜鹃、琴叶珊瑚、细叶紫薇、白花夹竹桃、水蒲桃、水杉、淡水红树林等80多种灌木乔木。其中,种植的睡莲是由中国荷花第一人重庆大学的袁中兴教授培育的特有品种。其花色鲜艳,花期长达半年,并在海珠湿地首次大面积种植。在动物方面,虽然示范区正式建成才一个半月,已发现小白鹭、苍鹭、牛背鹭等鸟类5目19科32种,赤眼鳟、白条鱼、黄尾鲴等鱼类5目7科16属18种。示范区已形成了“水在脚边流,花在身边开,鸟在树上叫,人在画中走”的生态美景。

湿地牌坊
牌坊极具特色,为粤式广府文化景观牌坊,高23.8米、宽28.3米,为目前广州同类牌坊中最高的(陈家祠广场牌坊高、宽均为11米)。石牌坊采用4柱3间庑(wǔ,同“舞”,此处解作廊的意思)式不出头结构(4柱,4根支柱;3间庑,3个门廊;不出头,柱不超过楼顶为“不出头”,反之为“出头”)。
牌坊上“海珠湿地”的题字为以隶书见长的著名书法家李伟所提。海珠湿地题字的两侧分别有两幅图画,前后共4幅,主题分别有梅、兰、竹、菊。海珠湿地题字正下方的图画主题为“双龙戏珠”。“双龙戏珠”图画两侧又各有两幅图画,前后共4幅,主题分别为“渔樵耕读”、“三阳启泰”、“硕果累累”和“岭南佳果”。
北门广场两侧的镬耳屋为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称为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民间有“镬耳屋”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
中心湖
在牌楼背后,就是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的中心湖。中心湖最大的特色是设置了叠水水景和景观平台,种植具有岭南特色的水生植物,湖边的亲水花溪长约650米,游客可以通过石栈道、木亭和鹅卵石与湿地零距离接触。湖水与龙潭涌水系相连通,采用自然水动力调补水。目前龙潭涌与湿地一期相连通的水域已经完成了截污,能保证湖水和花溪水都是三类以上水质。花溪为示范区主要亲水区。花溪区总面积1.18万平方米,长650米,花溪平均宽度为2-3米。水体经过生态式净化、自然循环的方式达到三类至二类水质,总落差4.5米,共分九级,通过设置石栈道、休息廊、木亭、卵石和叠石,营造“水在脚下流、花在身边开”的湿地景观。
花溪
花溪区植物采用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的形式,以达到春夏秋冬四季有花的效果。花溪区的中心木亭设计为杭州园林式风格,采用木材为“巴蒂木”,该木料属于天然防腐硬木,不会变形褪色,并有防水防虫蛀的功效。
龙腾桥
龙腾桥是由大理石铺建而成,有龙腾飞跃之意。
果林湿地
果林湿地保留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种植的果树,包括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胭脂红番石榴等岭南佳果。果林湿地东区通过设置高1.5-2米、宽2米、长175米的空中栈道,形成采摘和观景的平台,能为游客提供空中采摘果实、接触自然的体验空间,是打造自然、野趣的精品景点。漫步在极具创意特色的空中果林栈道,伸手就可以触碰到两边的果树,采摘果实,别有情趣。目前,栈道中的杨桃已结果,游客可零距离观赏大小不一的杨桃果。
拉索桥
拉索桥为白色,是原龙潭果树公园修建,桥上花团锦簇,俗称“花桥”。桥的左手边便是整个石榴湾湿地,涵盖了游船时经过的古荫帆影、画外烟渚、曲觞飞绫、花洲古渡等景点。
都市田园
都市田园即花圃种植区和蔬菜培植区。这里除供游客观赏外和科研培育示范外,还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特别是这里种植的蔬菜,都是科研种植的新品种,更是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古荫帆影
古荫帆影是仿古摇橹船及木画舫的主要停泊点。在两岸古老的果树和幽香的花草映衬下,船舶出航,帆影点点,无论船客或两岸游人均如在画中行走,如梦如幻。
石榴湾湿地
石榴湾湿地是示范区的主要景区之一,包括了花洲古渡、画外烟渚、曲觞飞绫、金色池塘等景点。通过种植本地植物,引进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与山坡上的灌木、草花和乔木,共同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水上花园”景象。金色池塘是对现状耕地进行适度开挖改造,扩大水面,并点缀木桥与亭廊而建成,传达珠江地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这里的黄昏,在夕阳的照映下,水面金黄,与河道两边的水生植物相映一色,景色宜人,令人陶醉。:湿地处处是风景,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景色,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石榴湾湿地春风拂面,春雨迷蒙,两岸新绿嫩黄醉眼,鲜花艳丽欲滴,春的气息在空气中浮游流动,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穿行水中,如同行使在画中雾气笼罩的洲渚,置身画外却又如在画中。“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曲觞飞绫比喻湿地主航道可一边乘坐游船观看美景,一边品茶,如同古时饮酒欣赏舞女飞绫舞动间衣缕飞扬,气势耀人却又不失风采。
花洲古渡
花洲古渡接近新光快速路出口。海珠又名花洲,此处设置登船码头,故名花洲古渡,复刻旧时海珠水乡记忆。
石榴岗河
石榴岗河是海珠湿地水源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榴岗河位于海珠区中部,主河道长5.7公里,集水面积17.5平方公里,河道宽25-160 米,与黄埔涌、海珠涌、北濠涌等组成海珠区的骨干水系,连通珠江水。经过2009至2010年的广州亚运治水和沿岸截污工程,石榴岗河告别了河床淤积,河水黑臭的旧貌,重现了弯弯碧水,水清岸绿,曲径通幽,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整治后的石榴岗河,水质改善状况无论从感官享受还是实际数据来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石榴岗河的透明度41,溶解氧3.3,远高于“不黑不臭”标准。而两岸建设的绿道、景观绿化带和景观路,配以局部姿态优美、象征气节的竹、梅等植物的景观节点、龙舟码头及亲水平台,岸边随风摇曳的再力花,河里波光粼粼的水纹,构筑了一道秀丽的生态景观长廊。
清涟园
清涟园是石榴岗河上游主要景点之一。该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景观设计围绕廉政主题,设置了爱莲亭、青莲塘、廉政走廊、望莲亭、竹韵路、品梅苑及廉政雕塑等倡导廉洁的元素。如今,清涟园已成为石榴岗河倡廉河涌廉政教育基地。小家碧玉的清涟园规模不算大,这里摈弃了车水马龙,安静祥和、惬意悠然,处处洋溢着温文尔雅。漫步石榴河畔,踏足清涟园,就能躲开都市的喧嚣和琐事的缠磨,在这片含蓄中显露风华,妩媚中凝聚清正的美景中,享受习习清风。
海珠湖
海珠湖位于海珠区中心地带,东临新光快速路,西临广州大道,北靠新滘南路,南临南洲路和环城高速公路,处于5条公路围成的“井”字形中间,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的南段。海珠湖湖心区面积1422.6亩(水面面积795亩,陆地面积627.6亩),绿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环湖道路约3.5公里长。是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集雨洪调蓄、雨洪利用、引水补水、生态景观、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休闲湖区。

星yaocxy(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