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的宏基工业

家乡区县: ‬辽宁省海城市

北国盛夏,满目葱茏。在刚刚经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洗礼的辽宁海城经济开发区(西柳服装城),与这里骄阳似火的天气一样,到处是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施工场地,处处洋溢着大干快上、力争上游的发展激情。7月23日,由绍兴台商协会投资10亿美元开发建设的海城宏基工业城项目,在闻名全国的辽宁西柳服装城隆重举行开工大典暨全国招商活动启动仪式。全国台湾企业家联合会监事长张文潭,辽宁省台办副主任王新,鞍山市委书记王世伟,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忠琼及海城市委书记、市长项世伟等国家、省市领导出席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台胞企业家和海城本地的商户企业家代表首度相会,共商南北产业融合发展大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纺织服装周刊等40余家媒体记者云集西柳,共同聚焦海城宏基工业城开工奠基和招商活动盛况。

  海城是世界镁都、中国百强、辽南交通枢纽,也是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十大纺织工业基地县(市),更是东北三省市场经济发育最早、专业市场数量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鼎力支持下,海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税源经济、体验经济、民富思想“三种理念”,扎实推进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海城投资向投资海城转变、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存量资源向发展资源转变、镇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敢为人先向善为人先转变“六个转变”,实现了城乡面貌、主导产业和人民生活“三个新变化”。2012年,海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3.6亿元,同比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3.8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1亿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2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9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3%。连续四年赢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四项殊荣,入选县域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荣获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第14位。

  今年以来,按照鞍山市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部署要求,海城市率先完成了腾鳌经济开发区(腾鳌新城)、海城经济开发区(辽宁西柳服装城)、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析木新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辽宁南台箱包城等开发园区的区划调整、机构设置、简政放权、目标管理等项工作,各开发园区在空间整理、基础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各有特色、亮点纷呈,形成了自加压力、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可喜局面,为海城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争占全国10强县(市)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

  借助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优势,海城经济开发区(辽宁西柳服装城)整合了资源,激发了活力,走上了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的创业发展道路。目前,投资10亿美元宏基工业城、投资5亿元柏仙太子棉服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投资16亿元西柳中国商贸城二期、投资80亿元的西柳国贸市场集群皮革皮草城即将建成运营;投资150亿元义乌西柳小商品城、投资50亿元北方水暖城、投资20亿元东方丝绸西柳面料市场等专业市场集中区项目有序推进;以辽宁瑞丰专用车、中国能源建筑集团特高压钢管塔、华信重工航天真空容器、艾海意米滑石深加工等为代表的百亿元能源装备制造业三基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以云南城投哈大高铁服务业集中区、中央商务区、滨河生态新城为特色的商住地产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大规模开发建设。特别是与三冶集团、中体奥园等国有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现在海城开发区48个大项目集中开工,百万平老城区拆迁改造全面推进,总投资20亿元园区主干路网、商务区人工湖水系及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遍地开花。

  专业市场是海城发展的一面旗帜。特别是西柳服装市场是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长期以来,西柳市场为造福一方百姓,拉动一方经济,振兴一片产业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南方发达地区产源地市场的强势崛起和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在南北市场发展理念和模式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西柳服装市场由于配套加工产业的短板而始终未能做大做强。辽宁海城宏基工业城就是为整合海城本地产业资源,承接南方产业转移,打造北派服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实现西柳纺织服装产业“前店后厂”互动发展而招商引进的重大战略项目。

  海城宏基工业城位于西柳服装市场西侧,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美元。项目按照“产城一体化、工商同步化、配套社会化、生活家庭化”的第五代产业园区模式,规划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培训、中试检测、电子商务、商贸娱乐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楼宇经济示范区。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3亿美元,开发建设占地100万平方米工业地产项目,二期投资6.7亿美元,开发建设占地200万平方米工业地产和配套设施项目。海城宏基工业城全部建成运营后,将引进化纤、纺纱、织造、染整、成衣、辅料、配饰、皮革加工、小商品加工以及研发、设计、检测等全产业链规模上企业200家,容纳中小微服装加工企业3000户,安置就业20万人,园区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利税30亿元。

  海城宏基工业城项目得天时、占地利、尽人和,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在国际贸易复杂多变、中国纺织制造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型的新形势下,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已经将发展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和纺织服装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鞍山市和海城市高度重视西柳专业市场和配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在土地、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前所未有的支持。同时,海城西柳地处辽宁沈阳经济区与沿海经济带的战略节点,向南面向大海,向北面对东北亚广阔无边的内需市场。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使西柳成为辽南沿海连接东北内陆的交通枢纽和通商口岸。特别是西柳市场历时30年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业态稳固的商户团队和营销网络。投资方绍兴台商协会不仅融资实力雄厚,而且拥有在大陆投资经营的近万家台资会员企业,为海城宏基工业城的企业入驻提供了强大的人脉资源。据投资方介绍,海城宏基工业城在项目规划期间,就同步开展了面向全国的招商宣传活动。目前,已有来自东南亚地区、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福建石狮、浙江绍兴等地30余家超千人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与宏基工业城达成搬迁入园协议,另外,来自海城本地的西柳纺织服装协会、西柳浙江商会、西柳吉林商会、西柳黑龙江商会等商协会组织对宏基工业城项目极为关注,纷纷表示希望政府赋予优惠政策支持,力争将本地千余家会员企业和服装业户引入宏基工业城。

  光荣源于梦想,梦想归于实践。踌躇满志、厚积薄发的辽宁海城经济开发区(西柳服装城),此刻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着打造鞍山开发园区旗帜标杆、创建中国北派服饰商贸名城和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奋勇攀登。预计到2017年,海城开发区专业市场集中区将新增各类商户15万户,市场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市场配套加工产业园区和能源装备制造三基产业园区集聚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开发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实现全域城市化,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开发区两税收入实现16亿元,比2012年增长3倍。届时,一座万商云集、百业竞逐、富庶繁荣、文明幸福的商贸新城、工业新城、宜居新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娥(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