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潮阳一中,现为全日制高级中学,汕头市重点中学,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前身为1819年创办的东山书院,创校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历尽沧桑,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为潮汕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1994年通过省一级学校等级评估,2007年10月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成为广东省和汕头市第一批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学校。
【校容校貌】
一中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分布校内各处,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校园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满园春色,堪称育才胜地。
【办学特色】
学校全体师生秉承“严、勤、细、实”的良好校风,与时俱进,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并大力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1] 越”的一中精神,确立并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大力发掘学校近二百年办学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以现代化办学条件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托,努力创建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现代化名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校历史】
一中前身为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知县唐文藻修缮韩祠,改为童生就读之所,称东山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聘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诗人丘逢甲为东山书院山长。丘主持书院二年,大力推行新学,教育救国,他彻底打破旧式书院只注重经学的模式,全面引进西学,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全面发展,学风为之一新,此为潮阳新学之肇端。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山书院改办为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实行新学制。
民国四年(1915年),官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改办为潮阳县立中学,亦称东山中学。改办为中学制之首任校长萧凤翥,为潮阳著名教育家。萧校长为学校撰联:
学校校门
潮海当前,向学方殷,气吞重洋千百国;
阳春已届,乘时培育,愿作世界第一流。
可谓办学雄心,气冲霄汉。萧校长聘任良师,治学严谨,要求学生勤学向上,为潮阳教育树立新思想,新学风。当时学校已初具规模,成为潮阳最高学府。
民国十九年(1930年),潮阳县立中学(东山中学)改办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民国廿四年(1935年),改称为潮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三十年(1941年),校舍先后遭日机轰炸及日军拆毁,满目疮痍,只得暂时停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简易师范与城内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原五都中学)合并为潮阳县立联合中学,因县城为日军所占,校址设于贵屿壬屿乡,设初中部及师范部。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县立联合中学迁回县城,在城隍庙、司马祠和世魁林氏祠上课。翌年改称潮阳县立第一中学。
清末及民国时期,祖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一中也经磨历劫,几经沧桑。在此艰危困厄之中,潮阳人民不忘兴学育才;一中师生满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探索兴学救国之路,投身于民主革命和反军阀、抗侵略的伟大斗争。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众多热血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10月,潮阳县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一中。1950年,潮阳县立第一中学改称潮阳县第一中学。1952年,县人民政府将原于陈氏祠陈坚夫先生创办之私立文光中学并入一中。新中国的成立赋予潮阳一中新的生机。1953年,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在学校旧址大规模兴建新校舍。同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一中定为县重点中学。1955年,总校迁进东山新校舍。1956年下半年起,一中停招初中生,改称潮阳高级中学。从1950年至1966年十七年间,一中在中共潮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呈现一派兴旺气象。教育界知名人士先后担任本校正副校长,一批教学经验丰富之教师云集一中,智星汇聚,群贤毕集!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学生勤奋学习,求真务实,遂逐步形成“严、勤、细、实、实”之优良校风,校绩卓著。
文革期间,一中改名为潮阳五·七中学。
1978年,一中恢复了原来潮阳县第一中学校名,恢复为县重点中学,并被定为汕头地区重点中学之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一中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教师辛勤耕耘,诲人不倦,学生勤奋上进,刻苦拼搏,办学成绩卓著,拥有一批全国、省、市优秀教师,历年高考取得了优异成绩,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11631人考上各级各类高等学院。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一中随之更名为潮阳市第一中学。1994年潮阳一中顺利通过评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并于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较高水平。近几年学校均被评为省、汕头市、潮阳区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屡获嘉奖。全国人大委员长王光英、省委书记任仲夷、副省长王屏山、许德立及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来校视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2年,汕头行政区域调整,潮阳归属汕头市区,2004年一中更名为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简称潮阳一中。现任校长郑少燕。
潮阳一中自创校以来,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材,校友遍布海内外,有现任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原解放军高级干部肖戈,已故著名画家陈大羽,知名气象专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东南一支笔肖遥天,旅泰知名企业家李光隆等各行各业出色人材。校友们饮水思源,眷恋母校,或不远千里,亲临观光;或致函师生,亲切慰问;或献策献力,捐资建校。李光隆、林贵典等校友身居海外,心怀桑梓,先后捐资兴建、助建"思源图书馆"、"科学馆"、"思源楼"、"思源教学楼"等,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贡献卓然,为母校增光。
潮阳一中2010年来,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管理风格,继续弘扬"爱国诚信、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高品位"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新的形势面前,展望未来,面对挑战,一中人将抢抓机遇,求索创新,以“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为新的起点,力铸现代化的世纪名校风范,谱写学校历史的新篇章。
【外界评价】
潮阳一中溯自清朝中期东山书院创校始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为潮汕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近二百年来,虽历尽沧桑,几经迁徙,几易校名,但发展至今,文化底蕴,积淀厚重,办学业绩享誉海内外。
【规模】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潮阳一中以重点支持,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更大改善,现有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有1.2万平方米田径运动场及图书馆、科学馆、实验室、网络中心、食堂楼、学生宿舍楼等,共有42个教学班,学生3500人,教职工197人,教学、生活、体育设施配套齐全;潮阳区政府根据"名校民办校"政策,已建成潮阳一中明光学校,占地118亩,同时把占地59亩,有一万多平方建筑面积的原潮阳市党校校址校产划归潮阳一中,届时潮阳一中整体布局将更为合理,功能更为齐全,设备更为先进,更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校风】
潮阳一中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管理风格,继续弘扬"严谨朴实、崇尚理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确立了"高质量、有特色、高品位"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求实·创新·科学·人文"的办学理念,完善"科学、民主、协作、高效"的管理体制,依法治校,依规运作,民主管理。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整体推进,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温馨平等,团结向上"的氛围,形成了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在社会上赢得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著名校友】
吴国雄(1943-):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潮阳一中
蔡东士(1947-):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赵汀阳(1961-):著名哲学家,1978年毕业于潮阳一中
萧戈将军,一中校友,潮阳棉城人。1934年县立乡村师范学校(今一中)毕业,享受正军级待遇和老红军待遇。
陈大羽(1912—2001)潮阳人,1929年毕业於潮阳东山中学。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常务理事、江苏省书协、美协副主席。出版有《陈大羽画集》、《陈大羽画辑》、《陈大羽书画篆刻作品集》、《陈大羽画选》等书画集,论著有《“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等。
李光隆,潮阳县成田镇简朴乡人,1956年高中毕业于潮阳一中,后赴泰国谋生。曾担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泰国潮州会馆副主席、主席,潮阳同乡会理事长,泰国介寿堂慈善会主席等职务;是广东省汕头市荣誉市民和潮阳市荣誉市民。
【未来展望】
为更好秉承传统铸就现代代名校,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汕头市“教育兴市”的整体构想,满足潮阳人民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要,更好发挥潮阳一中对整个地区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凸现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学校凭借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东风,按照“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创建发展规划。以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为蓝图,以学校现有条件为基础,分阶段实施学校硬件建设。学校设施设备将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要求,形成鲜明的校本文化和办学特色,管理模式及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学校师资力量及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将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DYIII
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1972556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