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名人

家乡区县: 荣成市

 张叔谦(?—1901) 荣成县人。清同治举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选授河南虞城县知县。1895年因设防水患有功,调署杞县。1989年升补光州,自己捐金,募勇治城。后在州内息乱安民,巡行村落,勤于行政。

张俊采(1868—1928) 字瑞三,号艺芸,崖头镇崖头村人。19岁入县学读书、清宣统元年(1909)拔贡
。1910年入京会试考中,以直隶州州判候选。辛亥革命后,由北京返回家乡,曾任荣成县军政府教育科科长。著有《六书类钞》、《小学入门》、《仪礼丧服经诗传纪钞》、《篆隶石刻文钞》、《微嫩积学补释》等书。

李蔚川(1915—1939) 夏庄镇同家庄村人。1937年入伍,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北大肄业,卢沟桥事变后,中途辍学,在县立第二小学任教员。后来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派往匪军郑维屏部任办事处主任。1939年,郑维屏部在蒋介石指令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李蔚川不幸被捕,在文登葛家集惨遭杀害。

刘国珩(1916—1939) 成山卫镇一村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入伍。1935年从北平回乡与李延秋创办“民众教育馆”,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天福山起义后,任胶东抗日办事处主任兼东海警备大队政委。1939年匪军郑维屏奉行蒋介石排除异己,消灭共产党的指令,对共产党人进行大屠杀,刘国珩不幸被捕遭杀害。

梁吉才(1922—1939) 桥头镇埠上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6年入伍,中共党员。他中学毕业后回乡从事小学教育和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参加了天福山起义。1939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旅团长,在与赵逆保原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被敌人杀害。

宋干卿(1909—1940) 黄山镇北寨子后村人。1935年入伍,中共党员。1935年“一一.四”暴动时,他是文登县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7年任文登五区区委书记,翌年2月任东海军分区军事部部长,后任东海纵队副司令员。1940年4月20日,山东纵队司令部被匪军郑维屏所围,宋干卿被捕后遭敌人杀害。

孙升本(1910—1940) 埠柳镇黄沟村人。1938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在党的培养下进步很快,被任命为山东军政大学讲师和胶东党校校长等职。1940年在掖县郭家店被敌人包围,不幸牺牲。

宋子良(1914—1940) 黄山镇北寨子后村人。1937年入伍,中共党员。1935年国民党八十一师剿共时,因他进行革命活动曾被指名通缉。1937年12月,他参加了天福山起义。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旅十四团团长。1940年6月,宋子良在招远战斗中牺牲。

刘涛(191—1941) 王连镇南桥头村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伍。师范毕业后,在县立第四小学任教员,并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他回乡任小学教员。1937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第三中队政治指导员。1941年在莒南战斗中,为掩护同志安全撤退,在弹尽无援、被敌围逼的情况下,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

宋振国(1914—1942) 黄山镇北寨子后村人。1937年入伍,中共党员。1935年“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国民党八十一师剿共时,被指名通缉。1937年他参加天福山起义。1938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五旅十四团政委。1942年在昌邑战斗中牺牲。

孔文生(1919—1943) 崂山镇崂山屯村人。1939年入伍,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荣成县各救会宣传委员。1941年任民政科长,后任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因病逝世。

胡保森(1914—1945) 成山卫镇一村人。1939年入伍,中共党员。1935年他与刘国珩共同创办“民众教育馆”,后又创办“文化书局”,并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后来到延安学习,结业后分派到部队任团政委。1945年在河北牺牲。

韩大光(1917—1946) 桥头镇西龙山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8年入伍,中共党员。他中学毕业后回乡从事教学和党的地下工作。参军后任东北十二师三十六团政委。1946年在抚顺营盘镇战斗中牺牲。

李奋(1911—1947) 港西镇李家村人。1936年入伍,中共党员。1936年在大岚头村以教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任威海市委秘书。此后调至胶东行政公署工作。1947年任乳山县代理县长,是年因病逝世。

孔显鲁(1916—1948) 埠柳镇孔家村人。1938年加入中同共产党,1940年入伍。他高小毕业后,在乡以从事教学工作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参军后任九纵二十六师团政委。1948年潍县战斗,他们团担任主攻,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王辉(1918—1948) 俚岛镇南我岛村人。1937年入伍,中共党员。他参加革命后,历任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在辽沈战役中,为阻击平津增援之敌和扫除敌人据点,不幸在战斗中牺牲。

姜学孟(1908—1949) 东山镇下谭家村人。1938年参加工作,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离开教育岗位从事银行工作,任北海银行行长、1949年因病逝世。

柴满山(1915—1949) 埠柳镇汉章泊村人。1937年参加工作。1936年与本村张铎(威海第一个特别支部领导人)往来密切,1937年参加天福山起义。1945年烟台解放后,任公安局长,后任福山县县长。1949年病故。

董崇亭(1927—1950) 邱家镇光禄寨村人。1941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他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由一名战士逐级提升为二十七军二三九团政委。1950年12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刘丕英(1916—1951) 原名刘仙州,桥头镇刘家泊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伍。他按照党组织的指示,以从土匪撤退时捡来的7支枪为基础拉起队伍。他带领队伍神出鬼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后来,他调到威海市委工作。解放青岛时。他被组织派到青岛负责接管工作,后任青岛市副市长。1951年病故于青岛。

刘俭(1923—1951) 原名丛常信,桥头镇南子城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40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经过无数次战斗,淮海战役负过伤,曾荣立一、二等功各1次。1951年任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在朝鲜战场牺牲。

张福周(1925—1952) 城西镇棘子埠村人。1941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时被编入西海独立团,因作战勇敢,工作积极,被提升为营长。我军初建空军时,他是第一批飞行员,担任空军大队长。1952年在广州空练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

唐玉楷(1923—1952) 马道镇杏陈家村人。1939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任二十七军干部部副部长,在抗美援朝中,被敌机炸伤而牺牲。

汤福亭(1912—1952) 宁津镇林家流村人。1940年入伍,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陆军三十一军团长。曾3次负伤致残,荣获“模范共产党员”称号。1952年8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黄海道岳川里遭敌机轰炸而牺牲。

孙程夫(1916—1952) 埠柳镇孔家村人。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区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国搬运工会山东省筹备委员会主任、中国搬运工会全国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10月27日因病在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逝世。

王宗典(1920—1956) 斥山镇尹格庄村人。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县委教育科长、城工科副科、分区委书记、郊区工委组织部长、县委宣传部长、烟台市人民政府秘书主任、秘书长、副市长等职。1955年10月患肝癌,1956年3月6日在北京中央人民医院逝世。

常乃英(1930—1957) 黄山镇南寨子后村人。1949年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他多次获得“学习模范”称号。我军初建空军时,他被选为飞行员。1955年任空军某部大队长。1957年4月10日,在试飞新飞机时,机器发生故障,为使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强行在海上降落,不幸牺牲。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

赵桂源(1915—1961) 大疃镇西塔后村人。1938年入伍,是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毕业于文登七乡师。回乡后,以教学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日军入侵荣成后,他在荣成县首先拉起五区中队,并任区长兼任五区区中队长。后又先后调任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代理县长、胶东行署财政局局长、江苏省财政厅厅长。1961年因病逝世。

王可举(1892—1966) 港西镇旭口村人。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先后在国民政府江西地方法院、哈尔滨高级法院、天津法院、德州法院任职。1940年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任荣成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后任胶东行署法院院长。济南解放后,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常务委员等职。1966年7月16日在济南逝世。

慕北场(1919—1969) 王连镇慕家屯村人。1940年入伍,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荣成县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东海军分区独立营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海军分区独立二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委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海军航空兵师政委等职。1969年病故。

刘振华(1928—1970) 桥头镇碑鲁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人。1941年入伍,中共党员。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身上有6处弹伤。1949年任二五九五部队副师长。1970年病故于天津。

刘其人(1916—1974) 原名刘贤德,泊于镇蒲湾村(今属环翠区)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沂蒙地区抗日游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后方政治部主任,第九支队政委,第三旅政委,清河军区副政委,渤海军区副政委兼行政公署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七师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干部大队政委、校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委,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74年1月6日在济南逝世。

邹本海(1928—1976) 桥头镇姚家圈村(今属环翠区)人。1946年8月入伍,中共党员。入伍后,曾荣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1次。任空军三九六一部队政委。1976年8月在衡阳空军医院病故。

吕连义(1917—1978) 崖西镇山河吕家村人。1938年1月入伍,是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滨海军区参谋、股长、警备旅营长,三纵九师二十七团副团长,二十二军一九六团团长,空军十二师师长,空五军副参谋长,空军十三大修厂厂长,空四军副军长等职。1978年不幸病故。

 

(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