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龙(公元1527~1602年),字乾吉,号鸣泉,北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北圣板村)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据《梁氏族谱》载,梁氏原是山西蔚州之巨族,明洪武初年为避战乱徙至真定。至七世梁梦龙时,其家族大显。嘉靖三十二年中进士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治理黄河决口有功。隆庆时巡抚山东,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明神宗初为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坚持抗击后金,加兵部尚书,后遭弹劾,去官,在真定家居19年卒。追谥贞敏。为官颇享清名,人称“梁阁老”。崇祯末,追谥“贞敏”。
慷慨言事 无所避讳
梁梦龙为官清正,慷慨言事,他所初任的兵科给事中是一个职位并不太高的监察官,但他并不畏惧权势,弹劾当时的吏部尚书宰李默,但由于朝廷对李默的厚爱偏袒,仅仅将李默派任到陕西军储;而后,梁梦龙并未妥协,又一次弹劾了原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二人均被指斥降任。梁梦龙性格直爽,无所避讳。朝廷曾对吏部尚书吴山不满而降其职,梁梦龙对单独弹劾吴山不满意,坚持上疏,最终吴山和吴鹏一并被弹劾罢免职务,官员们很佩服他。
梁梦龙曾经上书朝廷说:“辅助朝廷的臣子是否贤能,关系到国家治理秩序的兴乱。请求朝廷不拘形式,推举有名望的臣子,以此来体现朝廷治理有方”,而皇帝却怀疑臣子们私下联合聚众起事,指斥旧事,梁梦龙因直言进谏,使皇帝发怒,即使赶忙谢罪,依然被削夺俸禄。
思维紧密 详尽求全
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梁梦龙升迁,到山东巡抚。同年秋,黄河在宿迁境内决口,淹没了八百艘运粮船,经朝中上下商议决定要通行海运,任命梁梦龙管理此事。梁梦龙进言说:“海道,南边从淮安到胶州,北边从天津到海仓,都有商船行驶。从胶州到海仓,居住的居民和商人也常常行走。我曾经派人从淮安转运两千石米,从胶州转运一千五百石麦子,从海运到达天津,来试航海道,没有什么不利因素。从淮安到天津,大约用二十天就可以抵达。每年五月以前,风势较柔顺,便于扬帆。况且船行驶近海有岛屿相连,遇到大风随时可以靠岸。如果船本身没有问题,选择适当的天气出行,不会有什么事故。丘睿所称‘傍海通运‘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根据实情,应该以河运为主,以海运为后备,万一河运不同时,海运可以补充,而且运河也要全力疏通,以有备无患。而且海防更为重要,沿海地区设防年久失修,不加以修缮的话,恐怕有后顾之忧。现在行驶海运顺便整治海防,对海运和军队海防都有好处”。虽然他的建议最终没有被录用,而梁梦龙的紧密思维却有目共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