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景点
水乡古镇同里镇
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西北距苏州古城23千米,是以住宅园林和居住区为主的江南水乡古镇。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知书达理,教育发达,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古代著名里人有叶茵、徐纯夫、莫旦、邹益、梁时、何源、计成、王宠、朱鹤龄、沈桂芬、陆廉夫、袁龙、陈沂震、顾我錡、黄增康、黄增禄、任预等。近世以来,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殳丹生、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正有如此之人,才会创造出如此厚重的文化。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主要景区有退思园、耕乐堂、计成故居、环翠山庄等。
退思园
退思园系清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首任兰生回归故里后建造的一座私家花园。古时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一说,园名“退思”,便是园主取其补过的意思。
走进退思园,这座占地仅九亩八分的小园像一个扑朔迷离的舞台,引领你去欣赏江南一座座十分珍稀的建筑。也许是为了不露富的缘故,退思园一改以往园林都是纵向的结构,而变为横里建造,自西至东,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
宅分内外两部分。外宅有前后三进,由门厅、茶厅、正厅组成。门厅又称轿厅,轿子到此便要停下,轿厅两侧原有“钦赐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硬牌执事,一旦重门洞开,自是一片森严,令人为之却步。茶厅为接待一般客人所用,只有正厅才是用来接待高贵客人和操办婚丧喜事的地方。
内宅东侧是以主人之号命名的“畹芗楼”,南北两幢,五楼五底,很是气派,为主人与家眷居用。楼与楼之间由双重走廊与之贯通,廊下东西各设楼梯可供上下,这种雨天不湿脚、晴天又遮阳的环形建筑,民间又称之为“走马楼”。园主为使居室冬暖夏凉,底层东西间的地板均制成长方形条块,随气候变化而或装或卸,灵活自如。楼南六间平房供侍者所用,称“下房”。住宅虽分东西,但布局紧凑,可分可合,分则各成院落,合则浑然一体,可谓匠心独具,思之缜密。
中庭内园以高墙相隔。庭中古木掩映,清雅幽静,樟树朴树华盖如云,年岁已高的广玉兰在阳光下送来阵阵清香。庭中另一吸引人的建筑是“旱船”,它是主人迎送宾客、舞文弄墨的场所。
中庭与退思园的主体花园之间有“月洞门”相通,穿过方砖做成的洞门,便可一窥花园全貌,园址虽小,但集中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轩、曲桥、回廊、假山、水池等,而且春、夏、秋、冬、琴、棋、诗、画,各景俱全。“坐春望月楼”前踏月,有春花娇妍欲语;“菰雨生凉”内纳凉,有四面荷风习习;“桂花厅”中品茗,处处金桂飘香;“岁寒居”内围炉,松竹梅相伴,更有那“琴房”可供焚香操琴,“眠云亭”高距山巅(亭实为二层,外包湖石,外观似山亭)。“天桥”与辛台相联,堪称江南一绝。“揽胜阁”上扶栏学画。园内建筑都紧贴水面,故又有贴水园之称,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是另一景点的对应,颇有步移景异之妙。
慈云寺塔
“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被誉为吴中胜迹的慈云寺塔,座落在震泽镇东。寺始建于南宋咸淳中,旧名广济,明天顺中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工业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是寺中现今唯一遗存的建筑。其初建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1954年和1982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塔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总高38.44米,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壶门三,开门方向上下相闪。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1577年)修缮时的镌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塔身除底层一些构件的作法接近宋塔形制外,整体风貌皆为明代建筑形式。
慈云寺塔外观翼角轻举,玲珑挺秀,塔内置有楼梯,可登临。为吴江八景之一“慈云夕照”,关于慈云寺塔为何又叫“望夫塔”的美丽传说,平添无限情趣。在塔的东南隅有一座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于清乾隆时建造的单孔拱形石桥——禹迹桥,与宝塔互成呼应,构成了“拱桥塔影”这一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观。
先蚕祠
先蚕祠又名蚕花殿或蚕王殿,位于盛泽镇五龙路口。清道光年间盛泽丝业商人公建,已经有170余年历史。
我国向有祭祀祖先和行业祖师的优良传统,先蚕祠就是祭祀蚕丝行业祖师的公祠,它还是盛泽丝业公所和农会的办事处所。
先蚕祠是古典庙堂式建筑,正面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旁侧是八字形清水砖壁,朴素雅洁,再前过栅门是小广场,原是香客集散处。
三座拱门正中竖匾为祠名,两侧上方分别书写“织云”和“绣锦”是为当年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写照。
过门楼不远就是戏楼,戏楼两侧与厢楼相通,戏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广场延至正殿前,场地开阔,可容万人。
正殿雄伟高敞,供奉中中华民族人方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轩辕就是黄帝,神农是我国的农业祖先,又称炎帝,通常所说的炎黄子孙就是他们两人的后代了。至于那位远古女子嫘祖是黄帝的妻子,是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可以说她是我国丝绸行业的祖师爷了。这在殿上“先蚕遗泽”、“衣被苍生”的匾额上表述得最清楚不过了。以往养蚕之前或养蚕期间,乡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灵保佑,取得蚕茧丰收,实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以往先蚕祠里香火鼎盛。如今诸位虽然并不养蚕,到此只是参观游览,对祖先瞻仰一下,甚而鞠一个躬,实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正殿西南,月洞相隔是三上三下的议事厅,晚清民国年间盛泽大小丝行近百家,从业者千人,可以想象在此集会议事之盛况,议事厅前有水池曲桥,亭榭回廊,树石花卉,幽雅清逸,别有洞天。
小满戏照例第一天是昆剧,第二于(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剧,均邀请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剧目都是丝业公所头面人物点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戏,讨个吉利。凡剧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节的戏目绝对禁演,因“死”、“私”与“丝”谐音,避讳,这与今人不喜欢有“四”字一样,趋吉避凶的心理状态确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旧时,祭拜蚕神的祠庙在江浙蚕区比比皆是,不过以盛泽先蚕祠最为恢宏壮丽,名闻遐迩。如今江南各地的类似祠庙俱已消失,盛泽先蚕祠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现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肖甸湖森林公园
肖甸湖森林公园位于屯村镇的东北部,东邻闻名全国的江南水乡周庄,西与千年古镇同里毗邻,北依澄湖千倾碧水。已经确定,且将在近期施工的苏州市域环路将从肖甸湖森林公园的最南端经过。
肖甸湖森林公园约近4000亩(含南北两头水面2000多亩),自1969年启动植树造林,经过30年的栽植管护,目前,已形成以水杉、池杉、毛竹为主林的成片林地近500亩。近几年,又逐步开发引种了早园竹、银杏、白沙枇杷、花卉、苗木等经济林、果、花近200亩,还种有桑田、粮田近500亩,鱼塘近500亩。林地内茂密葱笼、古朴幽静自然,吸引了黄鹂、白鹭、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来林地憩息。园内地势平坦,渠塘纵横,小道密布,呈方格网状,对外交通便利,周围湖泊农田环绕,自然环境优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