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琼山县自古以来开发较早,且具有代表性,故素称“文明之县”。人情世故,不嫌繁礼褥节、不惧条规森严、婚俗亦颇具特色。
水缸定亲
古时,琼山婚嫁侧重门当户对,重媒妁之言,重定婚聘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种古风沿袭至今。在羊山地区其婚俗更是别有一番风趣。也许这一带地方遍地是火山玄武岩,地上无溪流、池塘,开凿一口饮水石井,又往往得几代人的接连努力。因此,用水、饮水老是奇缺,家家户户为备水,都得拥有众多口水缸,置于檐下雨承接雨水,所以,水缸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物、居家之宝,缸之多寡亦变成贫富之标志。为了此,男婚女嫁的媒婆说了还不算,得数数郎家门口的水缸,于是,当地人常说: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的水缸,谁家水缸多就嫁谁。水缸成为定亲的信物。羊山地区男女结成良缘之后,第一件极关紧要的事,便是娘家得给女婿送去几口新巨缸,作为象征新婚吉利,祝愿郎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生活美好。因为缸多粮多蓄水多、有吃有穿、夫妻和谐、家势顺当。
盛行哭婚习俗
过去,琼山地区婚事多由父母包办作主,凭媒妁之言,从中摄合。姑娘将到订婚出嫁时节,便不准出门,只能整天在闰房中绣花描凤。结婚前夕,在尽情嫱闹了一番之后,便各自进入哭婚阶段。首先由一位有经验的女伴起哭婚唱调,紧接着的便是嫁女淋漓痛哭,哭调异常悲切,痛哭父母亲狠心,狠心将女儿赶出家门,这样一哭,即是通宵达旦。痛哭得越悲切、痛切,父母亲则认为这正是女儿的孝心,而默默地引为自豪。这样的哭婚仪式,连续三个夜晚,直至进入花轿转为轻声痛哭为止,要不是这样,这女儿则被视为无忠无孝。
遵守规定
新娘到男家后,还得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新床重要由新娘先坐,其他任何的人(包括新郎在内),只能接近,否则就是不吉利。因此,娶亲回后,新娘的头件大事是争先坐新庆。免得闹洞房的人(尤其是小孩或者陪嫁的姊妹)无意中碰到新床。客人走后,新郎新娘要同心协力将事先准备好的四块完美的新砖头把床脚垫高起来,以表示已把恩恩爱爱、同甘共苦的序幕拉开。但亦还有一些乡村并不理会这么一套古俗作法,结完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俗称"认路"。而今,这还是很普遍存在的。
可见,琼山婚俗是别具一格的。不过,解放后,这种古风有些地方基本已废弃了。代之而起的是自由恋爱,只要男女情投意合,便可成亲,新婚新办,移风移俗,树立新的伦理道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