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庐山今昔

家乡区县: 福建省福清市

2011年元旦后,当你乘车经过龙

田镇中心区的时候,透过车窗,你会忽然眼前一亮,好大一个广场,一座崭新而古朴的巍峨石坊耸立在广场中央,石坊里面两侧并列立着8根镂空石龙柱,再里面是数十层与石坊一样宽的踏步连接在仿古廊式红柱朱顶的进山门前。它们背靠着郁郁葱葱的福庐山,向世人昭示:龙田镇党委和政府将让昔日被破坏的福庐山景区重焕光彩,建设成集休闲、娱乐、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福庐山公园。
福庐山自古就是福清的一座名山。名山往往跟名人联系在一起。明代福清最出名的人物自然是叶向高。他在《苍霞草》中这样描述福庐山:

  福庐山耸立在两海之间,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大海上浪涛汹涌澎湃。我眼睛所看到的福庐山,像大海上的蓬莱仙景出现在眼前。山上有很多洞穴和大沟,有的像门,有的像屋子,有的像台,有的像亭子,有的洞穴像峡谷,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游览的好去处。山上的岩石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叫人害怕,有的令人可乐,多得眼睛都看不过来,所以我每天都登山游览,也不觉得累。我早晚都在这里也没觉得看够了而产生厌烦,我的腿和眼睛在这里都感到舒服。
叶向高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第一次辞官回家乡后,开始倡导开辟福庐山(包括紧邻的灵岩山)景观,第二年建福庐山寺。6年后,叶向高二度入阁,但福庐山开辟工作并没有停止。叶向高二度入阁只3年又辞官回归故里,在福庐山寺旁修建“石隐山房”,从此以“福庐山人”自诩。

据乾隆版《福清县志》记载,福庐山先后辟有72景,加上紧邻的灵岩山36景,合计108景。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把福庐山革成了采石场,108景除了石仙、石牛、石狗、白菜岩外,其它都被“革了命”,成了石材运走了。
今天,龙田镇党委、政府建设福庐山公园,虽然再也找不回被“革了命”的大部分景点,但福庐山的“福”文化必将得到复兴并发扬光大,给人民的幸福指数加码。

林宇晟(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