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三河梓里人陈德静

家乡区县: 梅州市大埔县

陈德静(1615—1680),字定初,谥侃毅。原居湖寮吴家畲。年少时随父凤川迁居浒梓村川龙上。值明清之交,社会动荡,土寇频兴,骚扰乡里。德静身躯高大,“两乳垂脐”(族谱中语),膂力、胆略超群。乡众推举其为石楼寨长,率众守御。顺治三年(丙戌,1646),擒贼首罗辉伦,以功授福建漳州府龙岩守备,后加怀远将军衔。(注1)数载任满回乡,惟训子读书,日夜殷勤严密。(注2)其子亦不负所望,早岁进庠。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八月,闽寇田养民统众万余围攻埔城。时德静已年届六十,知县刘毅志札请其镇守東門。時寇阴使持竿度城,德静知其将用云梯,遂于深夜带人缒城出,抉去东门石桥。翼日群贼攻城,德静使以油筒火箭射击之,令贼众无法登城,固守了东门,不负刘知县所托。(详见附录《民国〈大埔县志·大事记下〉摘录》)德静生于万历43年乙卯十月,卒于康熙19年庚申六月,享寿六十有六。妣曾氏安人,谥慈懿、勤贞。生于万历47年(己未,1619)六月,卒于康熙40年(辛巳,1701)正月,享寿八十有三。生一子,名思邹,年十八进庠。另有传。(据嘉庆、同治、民国《大埔县志》及《梓里川堂上陈氏族谱》等整理)
注:
1、族谱之《德静公传》中记为“众推公为石楼寨长,仗义擒贼,得贼首罗辉伦。时县主札请守东门,以功授龙岩县守备,钦加怀远将军。”据此记述,则陈德静“任龙岩县守备”是在“县主札请守东门”之后,即康熙十三年(1674)八月之后。此记述有误。民国《大埔县志·大事记下》中“(县令刘志毅)复札请在籍守备陈德静守东门”即是明证。
守备:清代武官,正五品。按清朝绿营的军阶,由高至低依次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及把总。
2、族谱之《德静公传》中记德静任满回乡时“得俸千余两,为总兵吴六奇欺骗,取去兵需银七百两。公亦无可如何。惟训子读书,日夜殷勤严密。”该族谱之《思邹公传》亦记其父“被土弁吴府欺骗,望子读书,倍加殷勤。”
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别字葛如。广东省丰顺县人。清兵攻克潮州时吴投降清平南王、明叛将尚可喜,官拜潮州总兵,以功升为广东水陆师提督。曾得康熙皇帝破格赏赐,初赐太子少保,屡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卒于官,赠少师,兼太子太师,谥顺恪。
附录:《民国〈大埔县志·大事记〉摘录》
(康熙十三年甲寅)八月,闽寇田养民围城。知县刘毅志击却之。田养民等统众万余长驱入境,围埔城。县令刘毅志营弁朱梁驰檄请援,复札请在籍守备陈德静守东门。时寇阴持竿度城,德静知其将用云梯进攻,遂夜缒贼出(按:原文如此。所记有误),抉去东门石桥,复登城。翼日果用云梯炮石攻击。德静取油筒火箭射击之。贼退,旋复,百计进攻;城中防御益力,相持一月。邑人杨吉素以骁勇慑群贼,至是请刘缒城下,单骑赴贼营,谕以利害。贼为动容,闻援兵且至,乃宵遁。(据蔺志、张志及宦迹忠烈传修)——卷三十八“大事志下”第2—3页。

HZYDGH0930(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