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毛浴乡,其乡镇形状似鱼,游于水中。
毛浴之名历史悠久,唐朝称龙舌坝,后建茅峪镇,明朝称毛峪镇,清朝称毛浴。明、清两代皆为川东北军事重镇,宋宁宗丙辰岁(公元1196年)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蜀,在此建城堡以资防卫,明末设副总兵府以镇川北。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进占通江后,红十一师进驻毛浴古镇,在此建立了中共赤江县委、赤江县苏维埃政府及各级机关。在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有关部门曾迁住这里。因此这里是连接苏区首府通江至红军后勤基地苦草坝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王坪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红军北出川陕,东出万源,西出南江、巴中,南出达县、宣汉的重要军事要道。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方面军连以上干部800多人参会,诞生了著名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训词,成为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红军标语22幅,红军遗址7处,红军故事、歌谣30余首,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红色古镇,解放后一直称毛浴乡。
毛浴古镇长800米,宽60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古镇房屋保存较好,建筑风格系典型的川东民居,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幽长小巷,青石板街道。为保护古镇,毛浴乡党委、政府加大了保护管理力度,对古镇进行了整体规划。维修了古城墙300余米,对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修复了娘娘庙,对民居、红军标语及各种遗迹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禁止居民对房屋擅自进行改建,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古镇面貌保存较为完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