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教育之田家炳中学

家乡区县: 四川省通江县

田家炳中学,原名通江二中,其校园规模在四川省属一流,师资力量也很好。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3年,时为通江县城关镇民办初级中学,建校之初有教师3人,学生46人,当时无固定校舍。在教师进修校、通江中学之间辗转租房上课10年之后,1974年迁入现址。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高完中,更名为通江县诺江中学。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

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董事、田家炳先生之子田庆先,田家炳基金会干事萧开廷,四川师范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四川省田家炳中学联谊会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唐志成等一行来我县参加田家炳中学(原县第二中学)授牌挂牌仪式。通江县委书记范申华陪同。

通江县田家炳中学的前身是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63年,2006年田家炳先生捐资200万元港币迁建。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70个,教职工243人,学生5218人。范申华请田庆先转达他对田家炳老先生的敬意,向田老先生对通江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深表感谢,并向田庆先、唐志成一行介绍了我县历史文化、教育事业等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明刚受县委书记范申华,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赵万先的委托,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80万通江人民向田家炳先生及田家炳基金会、田家炳联谊会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田家炳基金会赠送了纪念品。并表示我县将一定按照通江田家炳中学迁建方案,全面落实筹资计划,加快工程进度,确保通江田家炳中学按期完成迁建任务。

办学特色

①以人为本,扶贫助困。学校的口号是: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近五年来,共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杂费20.32万元,发放奖学金10.48万元,教师捐助共2.97万元,救助贫困生826名顺利完成学业。二00四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并大力推行“两免一补”政策,共减免520名学生的课本25590万元,免杂费42250元。近五年来,通江二中无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学校一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关心人;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

②分层教育。该校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在同一班级之中,将学生分成ABC三个档次,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兼顾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试时给不同档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此种教学方法适应了普通中学生源差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高考升学率一直稳居市同类学校前列,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③艺体教育。根据学校生源差的特点,学校在努力完成初中义务教育,高中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以强化艺体训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艺体教育,创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近年来,该校艺体升学率一直位居巴中市所有高完中前列,是巴中市艺体生升学大户之一。

④职业教育。该校创建了普教、职教、艺体“三教合一”的办学模式,为不同禀赋、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一个成功的平台。通过十多年来的努力,艺体教育在省内已小有名气,职业教育在县内已成领先之势。2006年高考,该校农学、文秘专业均考出全县最好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杨守梅203(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