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历史概况

家乡区县: 天津市静海县

 汉高祖五年(前202),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   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元至元二年(1265),并入会川县(即今青县)。嗣后,再置靖海县。   明洪武初年,该“靖”为“静”,称静海县,相沿至今。   1944年9月,抗日武装在县境西部地区建静大县政府。转年10月9日,改为静海县政府。   1945年5月,抗日武装在县境东部地区建静大县政府。   1949年3月,津南县的5个区(中旺、抛庄、湾头、砖垛、马圈)并入静海县。   春秋时,属齐国。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齐宣王八年(前312),齐国伐燕,属齐国;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东汉元和二年(90),属河间国;建安末年(2l9),属章武郡。   三国时,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   西晋太始元年( 265 ),属章武国。   东晋十六国时,属冀州章武郡。   南北朝时,属瀛州章武郡。   隋朝大业三年(607),属瀛州河间郡。   唐朝时,先属河北道沧州;武德四年(621),改属景州。   五代十国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   北宋时,先属河北路沧州;庆历四年( 1048 ),属高阳关路沧州。   金朝时,属河北东路清州。   元太宗二年(l230),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明洪武八年( 1375 ),属北平府;十年( 1377 ),属河间府。   清雍正三年( 1725 ),屑天津州;九年( 1731 ),属天津府;同治九年( l870),属津海关道。民国二年( 1913 ),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民国三年(1914),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河北省天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属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日军侵占中国后,属津海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属河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12月,属河北省天津市;1961年6月,属天津市、天津专区双重领导;1967年1月,属天津专区;1973年8月至今属天津市。   据《水经注》载,西汉时,东平舒县(县治在今西钓台村附近)位于渤海西,束州东,滹池河北,泒水南。   金、元两代,靖海县东南抵滹池故渎,北至界河,东至西泥沽,西南隔盐河与大城县相望,西北傍淀池与霸州为邻。   据《明史》和明嘉靖年间《河间府志》载,明代,静海县东西长220里,南北宽12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70里,西至顺天府文安县界50里,西南至青县界6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60里。现天津市区的大、小直沽,津南区的咸水沽及东丽区军粮城,当时均属静海县。   据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府志》载,清初,静海县东西长200里,南北宽14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界100里。   据清朝乾隆年间《天津府志》载,雍正八年(1730),从县内划出15个村归天津州。九年,拨沧州、静海、武清三州县的267个村庄归天津县。此后,全县面积缩小,东西广200里,南北袤100里。其六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60里,东南至沧州界75里,东北至武清县界75里。   清末民国初期,县境缩小。民国《静海县志》载:“南北极长处相距120里,东西极宽处相距100里,截长补短约方80余里,计7000余方中里。”其四至:东至天津县界35里,西至大城县界25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45里。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全县面积1886.3平方公里。东至小官房,西至大瓦头,南至戴官屯,北至谢家堡。   新中国建立前后,杨芬港、杨官店等地析出,王口、台头等地并入,全县面积渐增。东至小官房,西至里,南至烧窑盆,北至十一堡,幅员1894平方公里。   1958年11月,青县和大城县子牙河以东村庄并入县内,域境扩大,幅员3534平方公里。东至万新庄,西至里,南至东呈村,北至大柳滩。   1960—1967年间,青县所属的村庄及杨柳青、大南河、冯庄、赵连庄、常流庄等地先后析出,面积逐渐缩小。1967年后至今,静海县的境域没有变化。

.PANDADA(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