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舟城”考

家乡区县: 山西省岢岚县

即或记得:岢岚县城似舟,故曰“舟城”。“舟”即“船”,所以,人们印象之中便谬认为岢岚是“船城”,不少人还以知其典故而自豪,且大有广而流传之势。其实“舟”与“船”并非完全通同。笔者闲来实据,以正视听。

“舟”:(1)船也。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才渐多起来。------《说文》。如此看来,“舟”是最早的用字,后才渐渐沿用“船”这一通俗用法。(2)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新华字典》。这里的“舟”不能用“船”代替。(3)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4)直至唐、宋,大多诗人作者都以“舟”常现于作品,而“船”则为俗语。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朝发白帝城》。

“船”:(1)舟也。------《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2)形声字。水运工具。古称舟。船舶。船只。船舱。船帆。------《新华字典》。

又据《岢岚州志》云:“州城,后汉建,宋增筑广之。明洪武七年,卫指挥张兴,易以砖。周围七里,高三丈八尺,池阔五丈,深二丈。门四,东曰宜阳,南曰文明,西曰丰城,北曰戢宁。”又据《岢岚县志》云:“县城呈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周长3.5米(俗称九里十八步),城墙高12.7米”。“后汉又迁城址,筑新城,即今县城所在,州志云,县城初建于五代后汉,‘周围5里’。宋元丰八年,知州贺绍庆‘于城东增广2里’。明洪武七年,镇西卫指挥使张兴,因旧甃于砖石,‘周围7里,城高3丈8尺’。城形如舟。”

或曰:“舟”与“船”本义相同,何以小题大作。余却以为不然,其因有四:(1)不可替代。《说文》与《新华字典》解释的相当清楚,各自组词也不可替换,所以“舟”、“船”还是有差别所在的。(2)“雅”与“俗”之别。文人墨客多以“舟”书文用字(书面语言),“船”则为百姓流传俗语(口头语言)。(3)“避讳”之说。当地人(岢岚人)常用语“砍船(椽)货”、“船死鬼”等等,皆谐音骂人不成器之语,况岢岚“州”之如“舟”正合其谐音,何以不用“舟”而误以“船”焉?(4)《岢岚县志》里“城形如舟”说的清楚明白,证据颇力,“船城”只是谬误一时,是故以“舟城”正圆其说。

李晓霞(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